东北“再振兴” 金融担重任

04.11.2014  11:08

11月1日,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社、 辽宁 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 沈阳 分行等共同主办,沈阳市金融办、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中国金融论坛2014东北分论坛在沈阳召开。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针对东北地区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等问题提出若干意见。自此,外界普遍认为,东北振兴“第二季”拉开帷幕,尤其是大量对金融的需求,给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时报社社长邢早忠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此次论坛结合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探索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商谈新思路。

  全国政协副主席 马培华 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由快速发展向新常态变革的阶段,转变中有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对于东北地区而言,虽然近几年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在转型阶段,所受冲击更大。从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来看,不容乐观。他认为,在此情况下,东北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开拓中小微企业融资新渠道,充分发挥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谈到,当下金融服务与扶持实体的力度不够,导致实体经济的信心和热情较低,投资持续下降。如果不改变目前实业投资的环境,宏观经济会继续走低。他建议,要调整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天平,不能让经济往下走,利率往上走,应当有效减少融资环节与融资成本。杨成长还强调,目前经济体正在由投资制造型转向服务型,金融机构、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应适时改变。这样的观点与马培华不谋而合。马培华表示,当下东北地区工业比重很高,产能过剩依旧是经济的一大困扰。从国际经验来看,出路主要在服务业,所以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老工业基地的内在潜力迸发出来。

  辽宁省金融办主任王英认为,从PPI等数据指标来看,生产过剩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从总成本领先迈向差别化竞争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会对金融提出较高的要求。“对风险怎么认识?”王英提出这个尖锐的问题:“过去偏好低风险,但我认为保证风险与收益可以平衡即可,保持一定的宽松而促进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以高杠杆率实施风险补偿和分担,推动市场诱导、辅助金融创新。 保证金 融在微观上活跃,宏观上稳定。”关于风险问题,中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宋海认同王英的观点。宋海指出,在 互联网金融 的监管方面,也不该完全认为其不能有任何风险,应该划定底线,保证创新不受阻碍。

  从更具体的角度来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金融是核心,应该加快发展民营金融的步伐。”马培华认为,互联网金融可以起作用。针对这一业态,宋海表示,近些年来,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主要原因还在于金融体系本身的局限性,所以金融创新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他认为,井喷式出现的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传统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使金融服务更加开放、透明、普惠,定价更为市场化。

  论坛当天,阿里巴巴集团政研室副主任宋斐也来到现场,他从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百年来的演变过程阐述了当前信息技术如何为实体经济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服务,从实操的层面来讲,金融产品要简单,要让普通人看得懂、能识别风险,而这也应该是互联网金融产品要努力做到的。

  与会嘉宾认为,上述关于金融“打造”经济的建议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到东北“再振兴”中。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武献华表示,东北具有区位、产业等优势,装备制造业和原 材料行业 在全国名列前茅。《意见》为巩固东北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把金融支撑作为重要的政策支撑。“也就是说,关键、突破、核心在金融,要从过去的产业突破转向金融突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进一步阐述,在经济换挡转型阵痛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迎来新一轮增长。其中,金融改革可谓是重要一环,包括金融业对内对外的开放、金融市场化以及存款 保险 制度等配套措施都应尽快推出。具体到东北地区,胡滨认为,必须抓住振兴的机遇,以产业为突破口,注重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他强调,地方要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使金融服务下沉,惠及到底层。金融的改革突破口在地方金融,应该合理划分地方和中央的金融分工。地方政府也要提出具体的政策主张,用于惠及东北经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