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

01.02.2016  12:35

1月28日,定西市召开专题会议,传达2016年全省环境保护会议、全省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5年工作,安排部署2016年任务。

会议指出,学习贯彻省上会议精神,主要抓好“一个批示”和“两个讲话”。“一个批示”,就是省长刘伟平对全省环保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两个讲话”,就是省委常委、副省长李荣灿和省环保厅厅长王建中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学习传达的过程中,主要把握好“四条主线”充分领会好、学习好、落实好会议各项工作安排。一是要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二是要把不断深化改革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三是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四是要把确保环境安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会议强调,2015年全市环保工作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得到省环保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可以概括为“四个突破”:一是在凝心聚力、齐抓共管上取得突破。成立了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的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相关制度。二是在理顺体制、健全机制上取得突破。建立和启动了联动、督查、问责三项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实行全覆盖、全方位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突出的,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转报组织部门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依据。三是在紧盯突出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上取得突破。1-12月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8天,占监测天数的81.7%。11月2日PM 10 浓度值走出了“不降反升”的行列,以市区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突破;以建立“河道警长”机制为突破口,创新河道管理方式,持续开展排查整治,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以河道为主的水污染防治取得突破;对岷县三沟金矿矿区违法生产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按照评估结果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实施2014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7个,以矿山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整治取得突破;督促已建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运行,6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与省危废中心建立危废处置协议,以危废为主的固废规范化处置取得突破;全市190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全部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达100%,对13家电磁辐射应用单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全面推行“一基站一铭牌”的管理模式,以核技术利用为主的辐射环境监管取得突破。四是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上取得突破。完善监督体系,就是着力构建 “四级网络”,即按照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个层级,建立完善以行业管理为经、以属地管理为纬,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络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事后严惩,不断强化环评审批、污染减排、执法监察、环境应急等“四种手段”。

会议要求,2016年全市环保工作主要围绕“1+3”模式,即环保工作总体要求“12369”和大气、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个专项要求“12369”展开,强化工作举措,明晰部门责任,规范奖惩机制,全力打好2016年环保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保工作总体要求“12369”:“1”就是围绕一个核心,即改善环境质量,2016年环境质量目标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不能退步。“2”就是突出两大任务,即补短板、保安全,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的大局,认真查找环境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加快补齐短板确保环境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及核与辐射安全事件,不发生社会反映强烈的环境事件。“3”就是打赢三大战役,即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6”就是强化六种手段,即总量控制与污染减排、环境执法与统一监管、风险防控与环境应急、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信息公开与环境宣传、项目支撑与资金扶持。积极筹划“十三五”总量减排规划和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前期工作,科学制定《2016年定西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全面实行 “6+1”环境执法模式(网格化、模板化、差别化、留痕化、智能化、流程化+执法计划),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落实“属地管理”管理原则,发挥监督作用,做好查处的区域环境问题和企业违法行为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通报移交工作。摸清全市环境风险源底数,建立市级风险源数据库,制作全市环境风险源分布图,实行分类动态管理,挂图作战。落实环评制度改革最新要求,认真借鉴张掖、庆阳环评改革试点经验,加大对市县环评审批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积极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机制建立的相关前期工作,借鉴兰州、平凉等市试点的先进经验,制定排污权交易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规定。采取多种形式推动环境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发挥“12369”监督投诉热线作用,定期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环保工作动态、案件办理等信息,发动群众监督和正面引导舆论作用。从实际出发,选取可行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明显的项目,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各类环保补助资金,同时设立市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补助污染防治项目,提高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的积极性。认真谋划PPP等多合作方式环保项目,多方筹集环保项目资金来源。探索开展第三方治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由污染企业出资,专业技术单位治理,确保治理效果。建立同行业污染治理联盟,协调共享治污经验,推广治污先进科技设施,提升整体行业环境保护水平。积极争取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发挥精准扶贫和联村联户的项目帮扶作用。“9”就是试行九项制度,即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探索派驻专职督察员)、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制度、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生态环境监测制度、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12369”:“1”就是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即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确保完成省厅下达的责任目标。“2”就是落实两大任务,即地方立法和靠实责任。抢抓市级人大立法试点的机遇,积极汇报市人大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明晰治理任务和措施以及部门职责,依法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责任。“3”就是强化三个机制即联动机制、督查机制、问责机制,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强化责任,配套联动,共同发力,精准发力,督查跟进,问责保障,义无反顾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工作推进工程中,配套三项措施,一是随手拍,发动群众举报,敢于揭短亮丑;二是曝光台,接收社会监督,敢于动真碰硬;三是督察员,倒逼工作落实,敢于追责问效。“6”就是六个转变即一是督查方式由督企向督政和督企并重转变;二是整治方式由重整改向整改和问责并重转变;三是治理方式由末端治理向末端和源头治理并重转变,加快锅炉改造,建立煤供中心,引进硫份小于1%、灰份小于16%的优质煤;四是治理范围由市区向市区和城乡结合部并重转变,治理的重点部位是监测站点一公里,重点区域是城乡结合部,重点方位是东南、西北,重点线路是公路沿线,重点对象是散煤用户;五是治污格局由依法治污向依法治污和全民治污并重转变;六是解决问题由解决现实问题向解决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并重转变。“9”就是抓住九个着力点即汽车尾气治理、锅炉改造、扬尘管控、油烟净化、煤质管控、烧烤摊点、烟花爆竹、工业烟尘、秸秆焚烧。

水污染防治“12369”:“1”就是围绕一个目标,即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2”就是强力推进两项制度落实,即河道“警长”制度和“四级网络”制度。“3”就是突出三大流域,即渭河、洮河、关川河。“6”就是解决“六乱”问题,即乱倒、乱排、乱采、乱建、乱堆、乱占。“9”就是突出九个重点,即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村畜牧业污染防治,经济结构调整,水源地保护,保护区划定,监测断面设置,水污染应急预案优化,尾矿库等风险源防控。(定西市环保局 谢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