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公布专家研究成果:敦煌星图是世界之最

17.03.2015  10:33

  甘肃新闻网兰州3月17日电 据兰州晚报报道:最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公布了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出自敦煌藏经洞的“敦煌星图”入选榜单。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早在专家们的意料之中,早先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称“敦煌星图”为“一切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星图中最古老的一种。”专家们的研究成果都表明,敦煌星图早已是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了。

  敦煌藏经洞共出土了两幅精美的古代星图,一幅被斯坦因盗去,现藏于英国图书馆的《全天星图》;一幅是现藏于敦煌市博物馆编号为汉文写经类58号的《紫微垣星图》。《全天星图》是现存记载星数最多(1359颗)、也是最古老的一幅星图。图为彩绘,囊括了当时北半球肉眼所能看见的大部分恒星。绘制时间当在公元705—710年间。《全天星图》的绘制办法是把北极附近的星画在圆图上,把赤道附近的星画在横图上。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现代。李约瑟在比较该图与欧洲各国星图后说:“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前可以和中国天图制图传统相提并论的东西,可以说很少,甚至简直就没有”。《紫微垣星图》也是彩图。画有两个同心圆,外圆直径约26厘米。图中的星点用红、黑两种不同颜色表示。根据推测,这幅星图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在北纬35度左右,相当于长安和洛阳等地。

  发现于敦煌藏经洞中的《全天星图》,又称《敦煌星图甲本》,为绢本彩色手绘,长1.98米。整幅星象图从12月开始,按照每月太阳所在的位置把赤道带附近的天区分成12份,每一份投影到一张长方形的平面图上。整幅星象图描绘了超过1300颗星星,包括人类肉眼很难观察到的微弱星星。在每月星图之间,还附有文字,说明太阳在12次起点和终点的度数。 例如,在倒数第二张星图上,画着北斗星群组,上面清楚标示着“太一、天一、相、三公、天庆、六甲、天柱、吏”等古人给这些星星起的名字。在这张星图的右侧,竖式写着:自升十二度……辰在丑…… 此外,北极附近的紫微垣以北天极为中心投影到了一张圆图上。这种把北天极附近的星空画在圆图上,把赤道上空的星空画在横图上的画法,一直沿用至今日的地理绘图。

  令人惊奇的是,研究显示,敦煌星图上恒星的位置并不是按照测量数据点定,而是用眼睛估计星与星之间的相对距离而描绘的,但极为精细。据推测,这幅星图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在北纬34度左右,观测地点可能是现在的西安或洛阳的观测台。

  这幅现存世界最古老的手绘星图,比欧洲发现的星图要早几个世纪。西方学者表示,欧洲只有到文艺复兴时代后,借助望远镜的发明,所绘制的星图才可与《全天星图》相比。很难想象,中国天文学家早在1300多年前就已凭肉眼绘制出如此高水平的星图。通讯员杨建新兰州晚报记者刘学智文/图

  原文标题:中科院公布专家研究成果——敦煌星图是世界之最

  原文链接:http://wb.lzbs.com.cn/html/2015-03/17/content_1385032.htm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