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 管控高血压风险应从清晨开始
清晨是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高发时段,专家提醒——
管控高血压风险应从清晨开始
血压在24小时内不断变化,而清晨通常是一天之中血压水平最高的时段,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事件高发的时段。因此,加强清晨血压的监测和评估,应该成为强化患者血压规范化监测、提高血压管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在10月29日举行的《清晨血压临床管理中国专家指导建议》专家解读会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提出上述观点。
据介绍,2003年,日本科学家首次阐释了血压晨峰的概念,即6时~10时,人体生理状态下血压会出现升高的现象。血压晨峰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卒中风险升高一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指出,大量研究提示,清晨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肾脏损害、心脑血管事件等密切相关。然而,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情况并不乐观,一项覆盖2000余名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显示,清晨血压不达标率高达54.6%。
霍勇教授指出,《建议》提出的清晨血压的概念,即清晨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或6时~10时的血压。与血压晨峰相比,其定义更明确,且能够通过家庭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诊室血压测量等手段获取,更易操作。
孙宁玲教授表示,如果家庭血压测量清晨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大于135/85毫米汞柱,诊室测量清晨血压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即为清晨高血压,需要对现有高血压治疗方案进行重新评估。根据《建议》,清晨高血压治疗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使用半衰期24小时及以上的长效药物,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的药物,使用能够真正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等。
据介绍,该《建议》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发起,联合全国29位高血压专家制定。(记者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