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税有关的记忆

06.05.2015  12:59

  很久以前,总认为“税”对自己而言,很遥远, 很遥远,对“税”没有任何概念可言,对税的认识,源于中学历史,“初税亩”、“税十取一”,“轻徭薄赋”……,曾今烂熟于胸的历史名词,即使过了数十年,依然清晰如昨,只是当年除了备考,神马都是浮云。不曾想,若干年后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税务工作者,当熟悉的记忆泉涌而出时,不禁莞尔。与税,竟真的很有缘。
  记得小时候,麦子碾好后,爷爷会把家中那些优质饱满的麦子放在院子里细细翻晒,去尘除渣,这样忙活几天,就是为了去“上粮”。等爷爷觉得一切收拾停当了,便招呼我去乡粮站去上粮,第一次去上粮,我满是新鲜感,爷爷赶着驴拉车,我屁颠屁颠地跟着。边走边问爷爷“上粮为什么要这么细?挑啊,晒啊的,比我们自己吃的都要细。”爷爷认真地说:“公粮是交给国家的,不能交水货,那会对不住国家的。”我听得似懂非懂。爷爷又接着说“上粮自古就有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我们要延续。”我更加懵懂了。
  驾着驴车,好不容易到了粮站,人山人海,全是上粮的,旁边还有不少人在粮站的大院里晒着麦子。我很好奇地左瞅瞅、右瞧瞧,轮到我家时,爷爷的粮被打下来了,收粮的说太潮,让再去晒,爷爷也不吭声,就找了块空地开始翻晒,我心里很恼火,他们凭什么呀,爷爷在家里挑来挑去,晒了又晒,为什么还嫌潮,我嘴里不住嘟囔,爷爷笑呵呵的说“给国家上交的,就一定要弄好,要不心里也不踏实。”就这样一个上粮就折腾了一整天,我最初的好奇也被消磨光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不解和满腹的不平。
  后来,等我上了大学,恰逢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农民再也不用上粮了,而且种田也有补贴了,我才切身体会到税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不管其从事何种职业,哪怕是农民。而“上粮”就是我最早接触的“税”。
  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交通规费征收管理工作,那时,“交通规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们的宣传口号,为国家多征费是我们的责任。再到后来,我们交通征稽部门征收的车辆购置费改征成由国税部门征收的车辆购置税了,再到后来,随着国家费改税政策的逐步深化,交通规费全部取消以燃油附加税的形式征收了,我由原来的征费员变身成为税管员了,成了名符其实的一线税务工作者了,“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成为了我神圣的使命,我很自豪,因为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财政政基础,我国财政收入90%以上来源于税收,税收是共和国的血脉,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
  职业告诉我,必须办好每一笔涉税业务,责任告诉我,必须以最大的热情服务好每一个纳税人,梦想告诉我,必须为国家的税收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做税官快四年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变化,它改变了我的工作、思维方式、生活状态,真心地说,我喜欢地税工作,喜欢那里的氛围,喜欢那里的人。
 

礼县地税局 张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