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合与技术转移能力提升交流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26.05.2015  18:22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甘肃省的国际合作机遇,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的技术转移能力。甘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于5月20日召开了“国合与技术转移能力提升交流座谈会”。会议邀请台湾中华两岸科技交流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陈秋初和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作专题交流。我省国际合作基地、国家级农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和企业代表共32人出席了座谈会。

甘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张烜铭主持会议并讲话:甘肃是欠发达省区,经济总量、科技水平整体不高,去年国家出台了科技服务业的意见,在这样的形势下,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甘肃充满了机遇。如果只是依靠自己的研发实力和研发项目来支撑甘肃的经济发展,是很困难的。期望通过今天的座谈交流,能够了解到今后技术转移工作的真正方向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做。

台湾陈秋初先生从事技术转移工作20多年,他分别介绍了技术供、需信息可交易化,技术经纪人的培养及培训,跨境技术交易架构与运作,技术交易第三方保障机制,两岸技转能力与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技术经纪人是指在技术市场中,以促进成果转化为目的,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从事中介居间、行纪或代理等,并取得合理佣金的经纪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而我省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经纪人。他认为,市场化经纪人要具有跨领域学习与执行力,理工科出身是优先要件,乐于创新思维寻求突破,追求兴趣优于物质收益,勇于探索新的运行规则。

他还认为,两岸要加强能力与资源整合,不必强调高科技,要以实用性为主。台湾是以商品化技术为主,以工业化技术为辅,输出大陆;大陆是以科研成果为主,以特有技术为辅,输出台湾。华人的特有思维模式,或许能突破国际上的研发难题;甘肃的一些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先进国家输出,是提升转化率的策略之一。内地在批量生产前的产业链不理想,台湾相对较好,如果有效利用台湾资深产业专家,把技术转移到台湾熟化,做第一台样机,将有助于研发成果的商品化。

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项目主管徐珊珊分享了中心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服务内容、发展情况以及和东盟国家合作的经验。该中心能够提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的对接渠道,提供有对接价值的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技术供需信息,组织技术转移活动,提供配套服务与东盟政策解读和行业指导。

国际合作基地、国家级农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和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副处长刘志杰认为,单位缺乏技术转移经验,科研工作都是引进其他省的企业来参与,现在还没有专业人士来推进技术转移工作,希望通过交流与合作找到渠道,或是借鉴一些好的经验。

兰州西北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旭华认为,中小企业95%以上都需要技术,然而一旦落实到资金,就不愿意继续发展了。希望与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或是引进,或是带领企业去学习。

兰州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副主任解青介绍了成立科技园的思路,老师、学生的科研成果拿到后,上报、职称评定完就不用了,没有考虑后面的价值,增值的部分没有挖掘出来,科技园主要是把科研成果进行转移、孵化、交易。现在有很多研发项目,都已经产业化了。同时面向社会,引入一些社会中的企业,要做对全社会有用的孵化器。

企业要走出去,引进来,作为国际合作基地、国家级农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这样的目标,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培养企业的国合意识,找到开展合作的渠道,实现技术或产品的有效对接,我们充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