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地税同行
时光匆匆,一晃就是二十个春秋。回望1994,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也许只是平淡的一年,但对于我们税务工作者来说,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那年,一个全新的机构——地税诞生了,意味着一曲雄壮的乐章开始在中国大地奏响。从此,我的人生、我的激情与梦想便与这片蓝色方阵结下了不断的情缘。我们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与之同欢笑、同成长,一起迈出了充满艰辛、充满坎坷、但却是铿锵而有力的步伐,同时也留下了充满豪情、充满荣光、充满自信与希望的美好回忆。
1994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当时的税收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分设国税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就当时决定出台后,我与许多税务干部一样都尽力想留在国税工作。因为大家都知道,抛开工资待遇不说,但就国税的工作环境而言那肯定是地税无法可比的,对地税来讲几乎是“一穷二白”,可谓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一切必须从零开始,你完全可以想象地税工作当初的艰难与困苦。作为一个正常人,傻子才愿意去地税。可是,就是有这么一些“傻人”,没有彷徨,没有犹豫,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加入地税队伍,昂首阔步的向前走去!可以骄傲地说我就是其中的一分子!
地税分设之初,“一穷二白”到什么程度,不夸张的讲,除了一纸公函,一摞票据,仅有的就是从上到下我们局106个工作人员了。借住在不同单位不同地方的简陋办公用房,东拼西凑,破烂不堪的办公桌椅,大家形象的调侃为“办公没桌,吃饭没锅,睡觉没窝”,面对此情此景,前途如何?那时的我正值青春年少,希望何在?忧虑、不安困扰着像我一样的每一个同志,毫无工作经验、毫无思想准备的我,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与失落。
这一切都随着地税成立动员大会的召开迎刃而解了。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新成立的区局党组“一班人”振聋发聩的战前动员:“背水一战,靠天靠地不如靠我们自己,事在人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一年打基础,两年迈大步,三年上台阶,工作创一流”;抬眼望望那些两鬓泛白、壮心不已的老同志自信而坚定的神情,会神聆听那些年富力强的中年同事的慷慨陈辞,我也深深地被感动了,热血为之沸腾。前进的道路就在脚下,义无反顾,迈上征程,坚定的走下去,去实现我的理想,我的梦。
但是,这一切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那样一帆风顺,烦恼与困惑接踵而至。那时国家的经济远远没有今天这样强大,为区区十多元的税费我们往往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几十里;那时的纳税人远远没有今天的纳税人这样有纳税观念,许许多多的误解、指责让你烦恼让你忧;更多的苦恼则是来自工作环境的恶劣,工资收入的菲薄,“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风潮的冲击和蔓延。在我迷惑彷徨时,想起了一位伟人说过的话:“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也想起我们教科书里学习过的时代楷模雷锋、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他们像一座座丰碑,更是一个个指向标,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就我们地税而言,税种多 、税源少,涉及面广量大,操作复杂,征收环节人少、点多、线长、面广,加之当时交通、通讯极为不便,像当时的许多税务所就是一个人,要完成当时大到几万小到几千的税收征收任务也十分困难,饿了白水煮面条,渴了就喝“涝坝水”,十天半月回不了一趟家更是家常便饭。面对这样的条件我和我的同事们没有气馁、没有消沉,而是信心满怀,精神抖擞地去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其实艰苦的条件对我们来说算不上是困难,难在如何和纳税人打交道,就拿税收征纳来说,征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我们的工作与纳税人必然要发生利益冲突,工作的难度对我们每个税务干部都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解决税收“跑冒滴漏”的问题,我们要随时随地进行检查,很多纳税人往往会表现得很不耐烦,有的不惜采取多种手法拖延和逃避不与配合,有的甚至出言恐吓甚至是严重的暴力抗税……可我和我的同事们从没有畏惧、从没有退缩,面对当事人的推脱、狡辩甚至是谩骂,我们却是一次次,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给其讲税法,说政策,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大程度的得到他们的理解与配合。有的女同志被个体户骂的痛哭流涕,有的男同志被个体户拳打脚踢,但是为了这个集体的荣誉他们认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擦干泪水,把委屈咽在肚里,开始新的奔波,我们为了谁,为的只是锱铢必较,维护国家税法的尊严;为的是点滴不漏,应收尽收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我们就是这样,无数次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执着的选择了前者,我们的理想和追求就是把国家的法律尊严,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我们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到极致!因为我们深深地明白:聚沙成塔,国脉所系;为国聚财,使命光荣。头顶的国徽告诉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的执着看似平凡,却饱含着我们地税人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1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