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除监管不力 补贴乱象难止

26.11.2015  10:12
原标题:不除监管不力 补贴乱象难止

副科级干部虚列户头骗取22.2万元、西瓜地变身“种粮田”套取补贴670余万、10个镇超面积申领补贴1300多万元……近期,湖北对种粮补贴政策执行问题进行了专项核查,累计追责农业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基层的党员干部等1000余人,涉及金额8000余万元。处分人数之多、追责力度之大,在湖北尚属首次,由此暴露出补贴发放中存在审核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从报道可以看出,“硕鼠”侵占种粮补贴,大致有四类手段:一是无中生有,非种粮田冒充种粮田。如将渔场、西瓜地虚报成水稻田、油菜地等,以行政管理人员、职工及家属的名义申报种粮补贴;二是变小为大,虚报粮田面积,远超实际面积,套取补贴资金;三是违规截留、挪用种粮补贴;四是参与粮补申报审核、监管工作的相关人员利用职权虚列户头、篡改数据,为自己骗取种粮补贴。“硕鼠”们就这样各尽所能了。

按规定,对种粮补贴发放,农业部门负责粮食生产种类、补贴面积的核实和汇总,财政部门负责种粮补贴的拨付与监管。农业部门只要实地核查就能发现弄虚作假;财政部门只要真正执行直补——补贴金额核定到户、补贴申请表填写到户、补贴数额公布到户、补贴资金兑现到户,也能发现猫腻。但那些群“”,既有农村党员干部,也有负有审核、监管责任的农业、财政部门,难怪相关规定会沦为摆设,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将种粮补贴当作“唐僧肉”了。

目前湖北已追责1156名涉案人员。尽管如此,仍需亡羊补牢。比如,对负有审核、监管种粮补贴责任的农业、财政部门又该如何有效监管?一旦他们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基层党员干部更会大钻空子。在审核、监管种粮补贴时,应禁止只看看表格、对对数字;应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有权之人当“二传手”;还要完善村务公开,各项补贴不仅要公开公布,而且要交叉核对,防止冒领;还要让各级人大的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发挥监督作用。监管不力现象不除,种粮补贴乱象将会丛生不止。

何勇海(知名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