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

14.07.2015  12:12

中国人很多时候对很多事,时常表现为三个字“不在乎”。譬如: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不在乎那俩钱,不在乎这一会儿。诸如此类,体现出一种为人处事不急不躁不屈不挠人生态度,显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乐观豁达慷慨潇洒的人生气概。

不在乎”三个字,根基当属一个“”字。“”即客观存在、实实在在,“”本身就是一种事实,它不以个人的意志而改变。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说明别人有看法,自己更有主意;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说明别人有说法,自己更有真知灼见;不在乎那俩钱,意味着有那俩钱,即便花掉也影响不了大局;不在乎这一会儿,意味着还有大部分时间可以用。有了这个“”字,才有一切;没有这个“”字在,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不在乎”三个字,关键在一个“”字。“”是一种态度,一种否定态度。不以为然,不以为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表现出一种胆识和气魄。仔细想想,“”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承认客观存在,不准备改变也改变不了客观事实,只是消极的对待,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茫然。一是承认客观存在,但不愿一味顺从眼前的局势,不愿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

这是一种创新意识,这是一种开拓精神。二是先不承认客观事实,事未临头,悠哉游哉;一旦事已成真,还有改变的余地,这是我们通常说的“到时看”“走着瞧”“活络桩”。它不是一种真“”,只能算一种假象。三是承认客观存在,但不愿一味顺从眼前的局势,不愿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这是一种创新意识,这是一种开拓精神,这是一种坚韧的意志。

我们反对那种不顾客观实际、不知变通、一味的硬着头皮死撑硬扛的做法,更不提倡那种遇事当前、不做准备、随葫芦大打躺躺、得过且过的勾当。说“”就要有说“”的自信和实力,拿得起,放得下。

不在乎”三个字,最妙的是“”字。“”是一个虚词,奇怪的是却有超乎寻常的实意。一个“”字把那种超然的神情、随意的样子活脱脱的表现出来。“”字蕴含了一种自信蔑视通达坚强的意义。

这“不在乎”三字中,似乎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精深的要义,它既有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态度,也有道家清静无为的处事立场。“”是一种确信,“”是一种否定,“”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坚韧不拔宽容忍让的性格,曾经沧海难为水,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不惹事,不怕事,能成事,干大事,一切皆“”掌握之中,在乎的是真善美,不在乎假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