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肥鱼”何以成警世危言

10.03.2015  12:40

这样的鱼敢吃吗?

    “长得又肥又大的鱼,我是不吃的。”7日,在广东代表团的分组审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表示,被抗生素污染的非水源地水体通过生态循环仍有导致人体细菌耐药性增大的可能。(3月8日《羊城晚报》)

    鱼鲜肉肥可能是大多数非素食者选购鱼类食材时的习惯性标准。但作为专家,钟南山却拒绝“又肥又大”的鱼,“情愿吃瘦一点的鱼”。对于初次听到这一说法的消费者而言,无疑又将陷入常识被颠覆后的错愕中无从抉择——瘦一点的标准是什么?瘦鱼就没有被喂食过抗生素吗?市场上无抗“肥鱼”的比例有多大?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人大代表的“吃鱼参考”接受容易,操作却难。

    根据《人民日报》2010年的一篇报道,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等专家调查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不仅有抗生素鱼,还有抗生素鸡、猪、牛等。养殖户提前给鸡鸭猪牛羊喂食抗生素,以防止疾病,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畜牧业的发展,但是滥用的后果则是,不仅污染环境,还对公众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其通过人类直接食用或水体污染后的间接食用,造成耐药性,通俗来讲,就是患病后无药可治,耐药性越强,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造成小病致死或致贫。如果说肉类抗生素污染还能通过“不吃”来避免伤害,“含抗污水”则可能是逃无可逃,因为它还可能殃及饮用水和果菜粮。一篇题为《中国地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的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地表水中含有68种抗生素,且浓度较高。部分抗生素在珠江、黄浦江等地的检出频率高达100%。

    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O'Neill)公布的首份《抗菌素耐药性评估报告》警告,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到了2050年,全球每年将有1000万人因为耐药性而死亡。针对抗生素污染,世界卫生组织已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联盟,其成员包括90多个国家,各国采取严厉的手段限制使用抗生素。欧盟、美国、日本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出台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但很显然,这一办法并未有效阻止抗生素泛滥。

    长此以往,抗生素或将成为国人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中的又一个谈之色变的词语。上周,一国际快餐巨头宣布在美国的餐馆将逐渐停止采购饲养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的鸡肉,不过,在中国区尚无时间表。企业自律固然是阻断危害的重要环节,但根本还在于源头防控,一方面,国民就医时的“抗生素迷信”亟需打破;其次,立法规范抗生素的应用管理,尤其对动物水产养殖使用抗生素进行严格限制已成业内人士共识;此外,针对药企偷排抗生素污水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刘昕建议,必须将抗生素污染纳入环境监测目标化合物检测范围并采取相应措施。

    显然,我国的“限抗”及在相关领域的“禁抗”已是需要“从肠计议”的紧要之事。转变行业从业者的认识误区,建立控制滥用抗生素的长效机制,对于养殖业滥用抗生素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加强“有抗食品”检测和监管等,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