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出现物价大幅上涨”

19.10.2015  22:05

10月15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CPI将继续保持温和

有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6%。对此该怎么看?

对此,李朴民表示,今年以来,CPI运行稳中偏弱,前9个月平均同比上涨1.4%。9月份CPI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猪肉和蔬菜价格周期性、季节性涨幅回落的影响。比如,9月份猪肉环比价格只上涨了0.4%,涨幅比8月份回落了7.3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就影响CPI环比涨幅回落约0.24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9月份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8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为0.2个百分点,比8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减弱是CPI同比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

从趋势上看,天气逐渐转冷,而且节假日也比较多,农副产品价格将有可能呈季节性上涨态势。服务类价格涨幅因季节性和节假日因素也会有所扩大。总体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不会出现大幅的物价上涨。

在回答有关价格反垄断方面的提问时,李朴民表示,这项工作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一项重要职能。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反垄断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力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查处经营者垄断案件10起,实施经济制裁66.05亿元。同时,加大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的查处力度,公布了3起行政机关违反《反垄断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案件。

李朴民强调,目前,我们按照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部署,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细化反垄断执法程序,抓紧起草汽车领域反垄断指南等文件,推动反垄断工作向精细化、规范化、统一化发展。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积极开展反垄断执法,严厉打击各类垄断行为,努力为所有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正确理解用电量和GDP增幅不一致

有记者问,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发布,有消息说今年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和环比增速可能都在放缓,而且用电量增速波

动幅度也大于GDP增速波动幅度。对此,该怎么看?

李朴民回答说,这个问题社会上也很关心,到底该怎么理解用电量和GDP增幅不一致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从以往用电增速和GDP增速情况来看,二者的变化基本同步,我说的是前些年,相关系数在0.74左右。在经济上升期,用电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经济下行期,用电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这是以往的情况。这主要是用电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差异导致的。

产生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经济上升期,冶金、有色、化工建材、机械、电力行业产品需求十分旺盛;经济下行期,下游产品的需求增幅大幅回落,这6个行业的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平均为51%。但是,这6个行业占GDP的比重只有大约20%。今年前9个月,建材、冶金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了6.4%和7.8%,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3.7%和9.6个百分点。这两个行业用电量的负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影响度高达-137%,拉低全社会用电增速1.2个百分点。但是,这两个行业占GDP的比重只有5%左右,对用电增速的影响远远高于对GDP的影响。

另一方面,无论经济增速相对较快还是相对放缓,三产用电的增速都比较稳定,对GDP的贡献也比较稳定,近两年不断提高。

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用电量增速波动明显大于GDP的增速波动。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下滑幅度比较大,但第三产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又相对更好。在这种情况下,较低的用电增长支撑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成效初步显现有记者问,年初国家确定了新型城镇化试点,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试点工作的交流会。到目前为止,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成效具体有哪些?现在面临的困难是什么?下一步工作准备怎么开展?

对此,李朴民表示,今年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印发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关键改革领域集中攻坚、工作成效初步显现的一年。今年以来,发展改革系统重点围绕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深入实施“一融双新”工程,点面结合,纵横联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为稳增长增添了动力,为调结构夯实了基础。这些工作归纳起来大概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系统部署、分步实施,国家层面的工作全面铺开。通过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部际联席会议,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了今年实施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一融双新”三大工程20项重点工作。同时印发了《2015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目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和新进展。比如,居住证办法正在加快出台,全面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参与城镇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深入实施,制定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编制完成长三角、成渝城市群规划初稿,研究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等,这些工作积极有序推进。

另一方面,抓好落实,主动作为,地方层面亮点纷呈。各地积极推进国家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在人口市民化、城市群建设、中小城市培育和新型城市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已经有2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具体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深圳、成都等特大城市、大城市都明确提出了积分落户办法。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有序推进,“62+2”个试点地区按照11个部委联合批复的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和探索性工作。这是今年以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开展的一些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国将针对目前还存在的“一融双新”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政策统筹,点面结合,重点突破。“面上推进”,就是要依托推进新型城镇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平台,协同推进关键配套政策出台,完成好部际联席会议确定的20项重点工作。“点上突破”,就是要集中精力“抓好两头”。一头是抓好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依托11个部委建立健全试点工作联合指导机制,促进试点地区“一融双新”工程率先突破;另一头是抓好城市群规划编制实施,尽快编制完成长三角、成渝、哈长城市群规划,积极推进省级层面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