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跪求学”是打错板子后的“有病呻吟”
由于沈阳音乐学院没能履行自己的“录取约定”,45岁的秦丽(化名)和10余名考生家长一起,跪在了辽宁省教育厅门口,他们希望给孩子“讨一个说法”。“录取约定”是指沈阳音乐学院在艺术类专业考试结束后发出的盖有“计划名额之内”红章字样的专业考试合格证。拿到这个合格证,只要文化课成绩达标,考生就一定能够进入学校。但7月24日以后,他们却先后得到通知,由于招生计划调整,孩子们已经无法被沈阳音乐学院录取。(8月3日《中国青年报》)
辽宁省教育厅一纸“省内高校的出省计划一律不得调回省内使用”的文件,让本是录取保证的“计划内”名额,成为一纸空文,致使诸多考生录取泡汤。更要命的是,此时二本已录取结束,考生不得不面对“本科的分,专科的命”的残酷现实。家长“下跪求学”,虽然是一场倒逼省教育厅“收回成命”的表演秀,但行为艺术又何尝不是对“冷酷纠偏”的悲情回应。
应承认,所谓的“计划名额之内”,是学校为圈得优质生源的乱承诺,属于违规之举。从政策层面,应不予以承认。教育厅也有义务、有权力进行政策纠偏。然而,修正错误不能打错板子,更不能以牺牲考生利益为代价。试问,出错的是学校,挨板子的却是考生,如此“张冠李戴”式的纠偏,有意义么?
其实,学校的诸多做法有待商榷。其一,“计划名额之内”应该是可丁可卯,甚至留有余量,可为何今年要靠调回外省名额,这里面有没有猫腻呢?其二,叫停“计划内”招生的文件,7月14日到沈阳音乐学院,可学校却没有及时通知家长,致使考生错过本二招录。其三,教育部叫停“计划内”招生,可谓是三令五申,可沈阳音乐学院为何还是“我行我素”呢?
但遗憾的是,虽然沈阳音乐学院敢于“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计划内”招生,就是因为问责的板子总是落在“计划外”。致使学校的“出轨”成本,最终让考生买单。
艺术学习是一个既需要“烧钱”,又消耗大量时间、精力的项目。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以想象,为获得“计划名额之内”红章的专业考试合格证,20多个家庭付出了多少的艰辛与努力。然而,在即将怒马鲜衣的前一秒,却因为学校的违规无学可上,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对一个家庭而言,承受不起如此大的“突然变故”。
由此观之,家长“下跪求学”,是政策纠偏的板子,打错对象后的“有病呻吟”。一方面,学校出轨却不受问责,一而再的犯错。另一方面,考生无错却承受不该遭受的雷霆一击。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只讲政策不讲方法。首先,要在讲政策的同时,也要讲究“温度”,给考生谋一个合理的“下家”,不能让考生为失误买单。其次,对学校的问责,不可或缺。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计划内”等违规操作。
文/薛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