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万元买垃圾袋亟待“下文分解”

30.10.2014  12:20

   作者:邓海建

  10月28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了杭州市人大财经委关于2014年部门决算重点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杭州市城管委只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拿来做决算,去年一年垃圾分类花费如此之大的经费,仅仅买垃圾袋就花费8000多万,为何未在决算中见到?”审查专家提问。(10月29日《今日早报》)

  “8000多万的垃圾袋”,听起来确实蛮找骂的。网上一片反讽之声,诘问“这难道是LV的垃圾袋?”不过,所谓“鬼才相信”的情绪之词,多少也有些误解:很显然,这些垃圾袋,并非办公室的垃圾袋,不然,一个地方部委办仅垃圾袋就花销数千万,这种逆天的事情,也太低估权力寻租的智商了。

  真正的问题,其实并不在8000万的具体数字上。毕竟,公共支出的是非对错,不是靠抽象数字能感知的:家里买垃圾袋的开支,与城管中的垃圾袋支出,总不是一个概念。“去年一年垃圾分类花费如此之大的经费,仅仅买垃圾袋就花费8000多万,为何未在决算中见到?”仅仅据此而言,问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根据预决算制度,“当国家预算执行进入终结阶段,要根据年度执行的最终结果编制国家决算。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换句话说,花掉的钱,如果不纳入决算,就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地方财政收入多,支出少,效率高,要叫好。那么,数千万的重大支出,未纳入决算的合法理由究竟是什么?第二,按照预决算制度,少数地方之所以年底突击花钱,也不过就是为了下年度预算有了充裕的“参考系数”。那么,该纳入决算而未纳入决算,这部分已经花出去的垃圾袋成本,当初纳入了年度预算体系吗?如果没有,那么,这笔巨款究竟从何支出?

  此外,心知肚明的常识是:不在预决算体系中,人大监督等就无迹可寻,而若非审查专家提问,作为“局外人”的市民,即便面对详尽的决算清单,能“掐算”出这中间遗漏了8000多万的垃圾袋成本?还有个问题令人浮想联翩:几百万的款项列入了决算,譬如决算中开列——杭州市环卫科研所“2013年垃圾分类资金”为965.74万元,实际用了964.37万元,只是,怎么近乎十倍的巨额开支偏偏就被“遗漏”了呢?再多问一句,除了这笔垃圾袋费用,究竟还有没有其他开支“恰好”也躲在了被决算遗忘的角落?

  8000多万垃圾袋,自然有8000多万的去处。但鉴于其莫名其妙消逝在决算账单之外,相关部门实在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些垃圾袋,来龙去脉是否分分钟可溯及?眼下,在年底决算审议渐入高潮之际,“8000多万垃圾袋”事件,也算是个提醒:财政监督,且行且谨慎。(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