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力气推进抗日战争史研究

17.09.2015  10:54

  中国兰州网9月17日消息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这一论断极其深刻,是对法西斯主义的鞭挞、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鞭挞、对所有黑暗势力和反动势力的鞭挞,代表了正义的声音、历史的声音,代表了对非正义战争的唾弃、对和平的期待和坚持。

  在那场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也经受了脱胎换骨的锤炼。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侵略面前,中华民族的主体没有被敌人的残虐、狂暴、屠杀所吓倒,没有屈膝投降,而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抵抗、坚持正义战争,坚持以弱胜强、积小胜为大胜,用持久战理论指导战争的开展,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为中流砥柱,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何等艰苦卓绝、何等浴血奋战,这些都需要长篇巨制的史书详加记述。习近平同志在回顾中国抗战“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指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性贡献的同时,强调“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这就告诉世人,战争的危险今天仍然存在,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任务。新形势下,中国历史学界应下大力气推进抗日战争史研究,反映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阐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是如何反对战争、争取并维护和平的。

  我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基本状况

  抗日战争史基本上属于中国近代史学科。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近代史研究没有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近代史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点在晚清历史,1919年以后的历史还没有真正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视野大开,1919年后的历史包括中共党史、国民党史、民国史和抗战史研究逐渐提上学术界的研究日程。无论从中共党史角度,还是从民国史、国民党史角度,都不能回避抗日战争历史。198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军事科学院开始讨论与部署抗日战争研究课题,提出了撰写《中国抗日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任务。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