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样板效应大于区域效应
月23日—24日,上海 自贸区 在挂牌8个月后,正式迎来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检阅”,习近平在考察期间强调“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习近平主席对上海自贸区的这一殷切期待,既是对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更从全局层面指明了未来我国经济的自贸区图谱。
毫无疑问,在短短的8个月内,上海自贸区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其挂牌初期所承诺的23项开放措施已可全部落地,且其即将出炉的2014版负面清单将会进一步缩短1/3。此外,包括微软和索尼在内的大批世界级企业,也已经陆续入驻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的正式挂牌和前期推进,其对上海国内和国际地位的拉升效应是极其明显的,上海自贸区所实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及各项金融、贸易、外商投资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不仅可以对上海的转口和离岸业务起到强劲的支撑作用,更可以在制度设计层面更为匹配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定位。
上海自贸区的利好效应不仅体现在上海一地,而且之于其所直接辐射的长三角地区,也将会产生较强的拉动效应,长三角地区作为经济较发达、制造业体系较健全的区域,其围绕上海所呈现的快捷的三小时经济半径,必将会间接享受到上海自贸区的诸多优惠政策。
上海自贸区之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除了对上海当地以及长三角地区外,我们甚至可以畅想,其对于国家战略层面的“两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动作用,因为无论之于长江经济带,还是之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抑或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海均处于核心要冲位置,故而经由上海自贸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进一步夯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上海也将会在“两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发挥作用。
但是,从“两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全局着眼,很显然,仅仅凭借上海自贸区一个节点,是很难支撑起“两带一路”国家战略所涉及到的广阔半径。这是因为,长三角经济涉及到上海、 江苏 、 湖北 、 重庆 等9省2市(直辖市),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拓宽至我国西部地区和西亚各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更是延伸至我国和东盟十国。
上海自贸区的样板示范效应,远远大于其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正是基于此,在此次上海自贸区考察期间,习近平明确提出,“希望试验区(上海自贸区)要切实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着力点,努力创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
习近平对上海自贸区的样板示范效应的强调,事实可能预示着,在国家战略层面,在上海自贸区“试验田”运行一段时期后,在总结其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未来我国极可能在多个城市进行自贸区扩容——这是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实践逻辑的,比如,深圳在1979年先行启动“经济特区”试验之后,1980年就从深圳一地扩容到珠海、厦门和汕头,更于1984年扩容到包括大连、 天津 、上海、宁波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同时,这也符合自贸区设立的国际范式,比如, 美国 首个自贸区是1979年设立的纽约港自贸区,但是在经过早期的试验总结后,时至今日,美国自贸区已多达250多个,几乎每个州都设有自贸区。
之于“两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而言,显然我国未来需要数个、甚至十多个自贸区,以对“两带一路”国家战略起到全局性的辐射效应,而仅仅上海自贸区一个支撑节点,显然无法起到纲举目张之效。
之于区域发展的公平性而言,我们固然理解一地先行改革试验的必要性,但是,就中长期而言,如果仅让上海以及其所直接辐射的长三角地区独享自贸区“红包”,对于我国其他区域而言,显然是有失公平的。
上海自贸区的样板效应大于区域效应,我们希望上海能够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在自贸区试验推进过程中,切勿过于局限于本位利益追逐,而应更具格局和高度,全力做好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和经验总结,以为未来我国自贸区的扩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