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上海篇)田间废弃秸秆变身环保燃料棒

10.04.2016  09:46

  中国兰州网4月10日消息 最近,奉贤青村镇岱柏农产品产销合作社遇到一件新鲜事,过去没人要的废弃秸秆现在却成了香饽饽。企业争着收购,夏秋收割季的秸秆也被早早订购。

  上海每年有160万吨秸秆,其中超过80%是直接现场粉碎还田的。从去年开始,在上海郊区的一些农田里,一些改变正悄然发生。奉贤、崇明、金山等地纷纷开始为废弃的秸秆找“婆家”。

  每亩45元补贴为啥不要?

  过去,秸秆最主要的用途是生火做饭,还可以充当牲口饲料。但是,随着农用机械的普及和农民生活的提高,液化气灶、天然气灶、电磁炉、电饭锅等普遍使用,农家屋顶的炊烟越来越少见,耕牛也越来越少。秸秆就成了农民的负担:拉回家,用不着;留在田里,无处堆放;如今的农村缺乏劳动力,最省事的办法就是“一烧了之”。

  秸秆焚烧加剧空气污染,政府强力推进禁烧,还出台了补贴政策,粉碎还田每亩有45元的补贴。但是,一到收割季,市郊还是难以杜绝“偷烧”事件。记者采访了奉贤部分农业合作社农户,总结下来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成本高。还田要用农机把秸秆粉碎,再翻到地下。请个农机手一亩地就要花掉40元,农民到手可能也就5元。

  二是秸秆还田给下一轮作物种植带来麻烦。比如:收完麦子想种水稻,地里一放水,被打碎的秸秆就会漂浮起来,水稻的秧苗很难插进泥土里,就算插进去,也可能因为秸秆把秧苗压在下面,不见阳光而腐烂。

  “上海每年有160万吨秸秆,利用率超过90%,走在全国前列。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是,还田率八成多,大部分埋在地里,秸秆没有真正意义上综合利用起来。”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有关负责人陈峰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