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来常住人口首负增长 15万人为何逃离大上海?
中国兰州网3月15日消息 就在许多人依然对城隍庙、外滩甚至最近的房产交易中心报以人山人海的喟叹时,上海的人口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
2月29日,《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里的一组数据令人惊异。2015年末,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数减少了14.77万人,同比下降1.5%,其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降至40.6%。这是上海15年来首次出现外来常住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人口流失所承载的远远不止是数字概念,随之而来的当然也不单纯是“不再拥挤”的幸福感。反观其他一线城市,北京虽然受命调整城市功能,全力严控人口总量,去年依然新增了近20万外来常住人口,而拘囿于山海地形的深圳外来人口也在快速增长。
在一些评论者眼中,人口的变动信号可能成为当下热火朝天的上海楼市不可承受之重。有人甚至提出,未来的上海房价会因为人丁日渐稀薄而失去支撑。但问题真正的内核或许比这种猜想还要复杂许多,素来有人口吸泵效应的上海,会不会正在失去人口竞争力?这究竟是产业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变化还是人口拐点已至?
近5年人口增长逐年减少
尽管许多身居这座大都会的人还是觉得意外,但上海的人口问题早已浮现。从数据形态上看,上海历年的人口增长其实是一条先陡后平的曲线。2010年上海户籍人口总数超过2200万以后,增速便开始放缓,且呈现越来越慢的态势;到2015年末的5年间,上海总人口增长了200多万人,但2015年户籍人口数量仅比2014年增长了4.36万人。
事实上,2014年时,上海的人口增速就已在一线城市中垫底。当年公报显示,北京以新增36.8万人口位居榜首,深圳和广州分别以16万人和15万人的增量居后,而上海只增长了10万人。
以外来常住人口率先“净流出”的现状再结合户籍人口变动的趋势来看,今年上海人口增速还能不能勉强收正,已经成为未知之数。记者查阅历年统计数据注意到,2013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曾增加30万人,总量突破990万人;但次年就只有约6万人的增幅,去年更下降到了981.65万人,止步于千万数量级大关。
而在知名财经评论人刘晓博看来,人口普查因为受周期、政绩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有时并不准确,所以上海真实的人口情况还应该参考“在校生人数”。但若细究这项数字,上海更是出现了近10年极罕见的一幕:除了高中和大学尚有微增外,去年上海各种学校的“在校生人数”都出现了减少,包括小学、初中、中专、技校等。其中,被刘晓博认为最能反映人口变动状况的小学生人数从2014年的80.3万人减少到了79.87万人。
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上海小学生人数增速曾触及惊人的10.7%和13.6%,2010年到2013年连续4年增幅超过4%,直到2014年增幅下滑为1.3%,出现拐点迹象。记者注意到,这一年深圳的增速是8.6%,广州是4.7%,招生人数首降的北京也达到了3.9%,这似乎为上海在2015年转为负增长埋下伏笔。
据刘晓博分析,小学生人数每年的统计都是“数人头”数出来的,所以更为真实,“上海人口在2015年出现下降,是个可以确认的事实”。
也有人试图从别的数据中找到上海人口减少的奥秘。大数据咨询机构数联铭品首席经济学家陈沁发现,近5年上海每年的公共交通客运量的年增长率都在2.1%到3.6%之间,只有2015年突然下降到年增长0.9%,这表示上海的通勤人口增长出现了停滞。这与以超级大城市繁忙面貌示人的上海形象似乎也并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