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

04.07.2014  10:59
 

——我院召开全院职工大会

 

2014年6月12日上午,我院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会议由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双梅主持。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福生作重要讲话。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进军就院内住房出租及专家公寓楼建设相关问题作了几点要求和简要说明。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朱智文、安文华参加了会议。

 

会上,信息化研究所胡圣方同志为全院职工耐心细致地讲解并演示了院里制作的文化资源普查信息平台。

 

王福生院长就知识分子的情怀与修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 第一, 社科人 不能忘却传统知识分子情怀。 一是天下情怀。古代知识分子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忧国忧民、奉献社会为已任。二是高山流水情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超凡脱俗、追求趣味相投。三是赴节死义情怀。以文天祥《正气歌》为经典,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四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情怀。不为利禄所动,不肯趋炎附势。五是安贫乐道情怀。儒家提倡“安于贫而乐于道”的立身处世态度。在今天我们不主张安贫,但我们仍主张乐道。 第二,社科人做事为人应顺应社会期待与要求。 一是应有敬业精神。正如《经济日报》一篇文章所言:“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怀才不遇,觉得所处平台没给自己足够的发展空间。其实,一个主动的人,无论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发光发热。而被动的人,没有可能成为发动机,只能作为齿轮长年累月转动、变旧,然后被更新更好的齿轮代替”。二是应有谦虚态度。搞行政、做学问都应有谦虚对人的态度。行政权力是职务赋予的,不能把自己跟职务混淆了,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做学问则是需要学术界和社会认可的,靠自以为是、自我膨胀没用。三是应有自省修养。人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天生禀赋,智商高;有些则是后天养成,情商高。有些人善于搞研究,业务能力强;有些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协调各方,管理能力强。任何人不能只看到自己强的一面,看不到自己弱的一面。四是应有合作精神。文人相轻,自古尔然。今后应更加自觉地树立合作精神。五是应有团体意识、组织观念。一方面,应破除知识个体户思维方式,社科院是大集体,处所是小集体,个人是组成分子。不能以对个人、处所是否有直接利益,作为做事的度量衡。另一方面,应该有一点起码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遵守起码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

 

王院长对上半年工作作了全面简要的总结,同时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工作。他指出,2014年上半年的工作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研工作有突出亮点,取得了8项国家课题,4项一般项目,4项西部项目,继去年8项,再创历史最好,排在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第四。二是《甘肃蓝皮书》编撰与分院建设有了新拓展。三是完成了全省文化资源普查第一阶段制定工作方案、初步统计、开发信息录入平台等基础工作,展开了第二阶段对省上各有关部门和市县文化普查工作人员技术培训,全面推开了文化资源普查调查与数据录入工作。四是全力以赴解决了专家公寓楼开工的后继手续,在今年1月办完了立项、土地、规划等关键手续后,常规手续也麻烦,遇上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争取开标后尽快开工。

 

关于今后的工作,王院长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清醒认识学科建设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所为有所不为。 搞学科建设学科细分是基础条件,本硕博教育是支撑条件,离开这两条,哪个系统也搞不好学科建设。 第二,把建设“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工作总方向,努力走出特色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把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科院的职能,也是社科院未来的特点和优势所在。今后加强智库建设需从三个层面做工作,首先,是单位层面,把智库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其次,是研究所层面,要明确发展重点,打造科研品牌。再次,是科研人员本人,要找到主攻方向,找到并专注研究一个重大问题,有了深度再拓宽。在当前,我们将尽量趋利避害,强调单位的意识形态属性与职能,争取顺利进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第三,继续改善单位的整体工作环境,做好科研服务工作。 社科院的主体工作就是科研,行政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科研人员服务。一方面,改进行政作风,克服行政衙门气比较重的问题,类似这不愿动手那不愿意干的现象,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于少数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尊守组织、工作纪律等问题,在适当时机逐步采取必要措施,解决一些为所欲为的涣散现象。”(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