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光棍村”脱贫记

09.05.2017  01:03

    新华社定西5月5日电(记者邹乐)“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发配到何马二山去!”这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当地方言中常听到的话。临洮地处“三西”地区,“何马二山”是当地人观念里十分偏远的地区。其中的“”正是何家山,而何家山上的何家山村也曾是当地有名的“光棍村”。

    今年53岁的临洮县中铺镇何家山村芝麻社村民何存乾,接受记者采访时,那张黄土高原强烈日晒造就的黢黑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老何早年在兰州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老婆。当年,老何并没有把人家领到老家何家山村,而是引到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自己租住的房屋,说这是他自己买的房子。

    “就不能引到村里来,何家山村路难走、水难喝、病难看、学难上,我们这儿的男人想娶到媳妇,得生了娃再带回来,这才保险,要不人家扭头就走了。”老何说。

    在临洮县扶贫办工作的包卫兵告诉记者,因艰苦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基础设施等,何家山村曾是县里有名的偏远落后村和“光棍村”,“村里男的普遍娶不上媳妇儿,连我们驻村工作都不敢派女干部。

    这样一个“光棍村”,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采取易地搬迁等扶贫方式,实现了转变。

    从老何家山村到新何家山村,记者一行走过沥青路、渣路、土路、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中颠簸了1个多小时。在中铺镇新何家山村一排敞亮的民居里,镇长何学科带着记者找到了老何45岁的妻子张凤洁。

    “当年我们村里像我这样的媳妇还有呢。”坐在自家新盖的水泥楼板房里,张凤洁说:“原来的房子家里都得用大木桩顶着墙,就怕倾斜的土墙塌了砸到人。

    张凤洁在山里的苦日子,随着中铺镇的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推进结束了。何家山村另外一百多户村民也在镇里落实的扶贫政策扶持下,走出了偏远的“何马二山”,搬进镇政府旁、公路边的新何家山村。

    “现在村子搬下来了,就近务工方便了,村民们找媳妇也容易了,‘光棍村’的帽子摘掉了!”何学科说。

    何学科告诉记者,何家山村的201户村民有171户已经搬出了大山,目前镇上也形成了以百合种植销售为主的农业合作社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年轻人则大多通过镇上的技能培训课程学习了技能,去兰州等地打工,为家里增加收入;部分闲置的劳动力,则被安排在镇里的饮料厂等企业务工。

    张凤洁说,靠着何存乾的3亩多地种百合,加上二类低保户每月每人249元的支持,即便因类风湿而手部残疾的自己没有收入,家里一年的收入,基本足够夫妻俩和上小学六年级儿子的开支。

    临洮县扶贫办主任孙志成告诉记者,对耕地少、土地依赖性不强、愿意进城的农户,临洮县采取“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棚户区改造项目+易地搬迁项目”方式,搬迁到城区、镇区和园区附近进行安置。六盘山片区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临洮县,已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46个,搬迁危房户1965户7460人,结合棚户区改造安置1988户7952人。

    据介绍,除了易地搬迁,临洮县还通过集中供养安置,“插花”建房安置和政府“兜底”建房等方式,紧抓农村基础建设中危房改造这一脱贫短板,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的新路。(完)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