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过年不忘谋发展
2月16日,是农历大年初一。在正宁县榆林子镇,到处都是新桃换旧符、拜年送祝福的迎新气象。在位于镇街道中心地段的祥和山核桃工艺品公司,董事长王小平早早就带上家人,燃放爆竹,开门迎新。
今年46岁的王小平是正宁县的“奇人”,他能把生长在子午岭里其貌不扬的山核桃鼓捣得富有灵性,制作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花瓶、笔筒、象棋盒等,成为具有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宝贝”。凭着这门“绝活”,王小平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民间艺术家,还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些年,他连续参加包括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内的各种艺术展会,来自陕西、山东等地的客商不断订货,山核桃为他赢得了荣誉,也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走进王小平的山核桃工艺品展厅,犹如走进艺术的殿堂:观赏花瓶、办公用品、家居摆设、日用饰品……看着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的作品,王小平告诉记者,本来清闲休息的春节,今年反倒成了他最忙的时候。“今年元旦后接的一批广东的订单,时间很紧、货量又大,几乎天天都在加班呢。”
“山核桃的发展前景很广阔,是咱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提起山核桃,王小平总有说不完的话。一旁的妻子彭会仙带着嗔怪的口气说:“他的‘野心’大着哩,现在不光公司加紧生产,还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呢。”
原来,去年王小平已经申请注册并成功获批了正宁县秦直道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发展社员15名,山核桃基地初具规模。
快乐是奋斗换来的,奋斗也是快乐的。彭会仙开玩笑地说:“我是看清楚了,这辈子算是嫁给山核桃了。他成天鼓捣山核桃,就连我也变成技术员了。”王小平说,他的手工技艺是从做了一辈子“老木匠”的父亲那里打下的基础,如今继承了父辈的传统手艺。现在,他的儿子王彪正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上学,他希望孩子把这“精雕细琢”的手艺继承下去,并有所创新。
在榆林子镇,和王小平一样春节仍坚守岗位的“创业老板”,还有师铭基。今年春节,他把一家人都接到自己的陇塬农牧产业专业合作社,一边劳动一边过节。
师铭基是中巷村农民,早在2007年,他就从事土蜂养殖和苹果营销,近几年,他成立的陇塬农牧产业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吸收广大养殖户,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电商”产业化格局,发展社员850人,辐射带动全县贫困山区中蜂养殖户320多户。
今年,在镇党委的指导支持下,合作社下属各支部讨论并报镇党委同意,成立了陇塬农牧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党支部,把党员社员培养成产业骨干,使产业发展迅速壮大。如今,合作社创立的“子午岭”牌蜂蜜、“陇蜜”牌苹果等农副产品,品牌响亮。合作社还被省农牧厅评为“省级示范社”,被正宁县评为“先进电子商务服务站”,去年实现年销售收入112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达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