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工作会议
近日,科技部、中组部、财政部、人社部、扶贫办等10部门联合下发了《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自2014年至2020年,全国每年将选派2万名科技人员到“三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不少于1年的科技服务及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工作,为“三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十二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甘肃省根据实施方案确定了60个县(区)作为受援地区,每年计划派出960名科技人员以缓解当地人才瓶颈问题,并带动技术、管理、信息以及资本等现代要素向“三区”逆向流动,从而为该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7 月 24 日 下午,为切实落实我校“三区”科技人才的选派遴选工作,高标准实施“三区”计划,学校专门召开会议传达省科技厅关于“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及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校“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工作。副校长郁继华,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各学院相关负责人,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郁继华首先对“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并就抓好我校“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说,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困难地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此次实施“三区”人才计划是国家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提升“三区”科技服务水平、支持“三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他进一步说,扎实做好“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工作对于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科技水平、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积极作用。
郁继华要求,要紧紧围绕区域科技工作重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潜力。要认真组织教职工参与,利用学校科技人才优势为我省贫困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二是明确重点、严格选拔,有针对性地选派。要推荐在科技推广工作中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和骨干力量,确保“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工作有效开展,落到实处;三是与学校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在推荐“三区”人才时,要与学校在研项目相结合、与专家院建设相结合、与双联工作开展相结合、与我校长期性的试验站点建设相结合,努力抓好科技人才选派、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
会上,科研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传达了“三区”人才选派文件,介绍了选派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要求、条件范围及工作程序和职责,并就科技人才的待遇、考核程序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另讯,7月24日上午,副校长郁继华、科研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工作座谈会。
省科技厅副厅长郑华平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和工作部署,各受援市州科技部门负责人、省内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央在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建立优势科技资源向“三区”流动、促进“三区”内外科技人员互相交流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