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承诺让中国大运河再活一个两千年

24.06.2014  13:05

    原标题: 为中国大运河“三不”承诺点赞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杭州当天作出承诺,申遗成功后,将继续坚持“三个不”,即博物馆不收费、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让大运河再活一个两千年。(6月23日新华网)

  一般而言,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这三种形式,这也就决定了能够被评为世界遗产的,往往以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景区景点为主。而按照常理来说,不管国内哪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或自然景区景点被评为世界遗产,都是一件让国人无比高兴与自豪的事情。但实际上,国人对“世界遗产”的态度远没有这么统一,反而相当复杂。

  原因就在于,一旦某个地方申遗成功,被评为世界遗产,接下来的“标准动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跑马圈地,坐地涨价,游客再想到这些地方旅游观光,就不得不多掏很多门票钱。试想在“评为世界遗产等于门票涨价”这样的现实逻辑下,国内公众如何高兴得起来,又如何自豪得起来?留给他们的,可能只有质疑、不满与懊恼了。

  但这一次,我们却不能不为杭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点赞。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正式成为我们第46个世界遗产的当天,杭州方面就公开做出了“三不”承诺:既博物馆不收费、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三不”承诺的做出,不但让公众和慕名而来的普通游客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且也让那些历史文化遗产的爱好者、保护者放了心。

  翻看我国目前已经申遗成功的“世界遗产”名录就会发现,做出这样的“三不”承诺,并且能够成功践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这份世界遗产名录上,绝大多数地方的门票价格近年来都是水涨船高,让公众直呼“游不起”。而有些地方,不但门票涨价,而且利用“世界遗产”的知名度大搞经济和商业开发,为此不惜挤占公共资源,不惜破坏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人人都知道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目的,而申遗正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但是在现实利益面前,一些地方政府或景区景点的管理者,抵制不住诱惑,利用“世界遗产”的招牌大搞商业开发,最终让“世界遗产”招牌产生了反作用力,成了对这些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的一种破坏。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对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有历史的记忆才会有凝聚力,而保持这种记忆的方法就是对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世界遗产”予以保护。“重申遗、轻保护”是一种短视行为,各地方政府理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保持冷静头脑,既要申遗,更要护遗,而不能把重点放在过度开发利用上,要让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