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58万贫困人口摘掉穷帽子

07.01.2016  01:08

十二五”以来,庆阳市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全力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58万贫困人口摘掉了“穷帽子”。

(出镜记者 许璐):“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宁县金村乡高里塬,高里塬村是宁县金村乡最偏远的一个自然村,当地群众称它为“孤岛村”。2015年9月14号,高里塬村发生了一件大喜事,村民柯永涛娶进一个媳妇,是村里30年来第一个娶进村的新媳妇。”

2013年,柯永涛在天津一家饭店打工时与邻村姑娘恋爱,但是就因为他家交通不方便,女朋友家极力反对这门亲事。

(柯永涛的父亲 柯玉学):“我们今年前季求了一次亲,娘家人就是不同意,因为嫌我们在山后。

(宁县金村乡高理塬村村支书 唐贵元):“没有电,没有水,走的又没路。说个媳妇,你给说的差不多了,来一看地形不来了。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2013年,高里塬村争取到项目资金近200万,开始修路建房改电通水。2015年3月,一条长9公里,宽6米的通村路从老庄村延伸到高理塬村,连起了这个偏僻的“孤岛村”通往山外的路。

(宁县金村乡高理塬村果农 王富军):“因为道路慢慢也好了,咱们这一斤苹果也是在两块几,两块五,六。就这一,今年收入也在四、五十万元。

宁县中村镇邓家村由于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贫困面达到39.5%。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邓家村从改善基础条件、培育主导产业等方面入手,成立了两个专业农民合作社,还动员塬边村组以土地入股和入社协议两种模式发展苗林产业,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宁县川淼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勾悟阳):“我们合作社成立以来,27家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入股,到目前发展了300多亩苗木,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比去年农民纯收入增加了860元。

主导产业的培育,让邓家村群众看到了希望,也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

(宁县中村镇邓家村 罗俊红):“我今天从合作社贷到5万元,准备养羊,村上发了三只羊,准备再买20只羊,再把规模往大的搞一下,明年再准备栽5亩苹果树。

2015年,庆阳市大力实施以交通为牵引的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战,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住房难、吃饭难、环境差等问题,已投资26.7亿元、新修通村油路324条,建成小水工程7222处,解决了5.2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计划新建的农电线路4174公里已全部开工,危房(窑)改造目前竣工11168户,庆阳市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2796元提高到2015年的4549元,有58.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庆阳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