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科:“双联”下“反哺农村小学”的坚守

12.06.2015  00:33

  2014年至今,我支教于甘肃兰州榆中县一所农村学校——上花岔,离城市虽然不远,但是路途崎岖难行,一直盘旋而上,直到近2500海拔的山顶之上。每日风如海啸,缺水干旱,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夏季,年均气温7.2℃,孩子们的脸蛋都是名副其实的“红儿团”,像风吹日晒后的两个“小太阳”。但是,孩子们学习的精神却是少见的。不论是风中,还是雪中,他们每天早晨都能非常虔诚地双手捧书,在操场上,来来回回去或大声背诵或小声默读,坚守着室外背书的在城市学校里,已被淘汰的这种教室外自觉学习的美好场景。

  这是一所在,《意见》要求,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而合理拼点的一所中心学校。小学和中学共有四百多学生。除了一、二年学生,别的年级学生都是寄宿生。

  原来,三年前,这所学还是一所师资薄弱,教学条件艰苦,教学理念落后,没有幼儿园,学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校舍年久失修、有门窗无玻璃、有旗杆无国旗以及孩子喝不上开水等一系列问题的学校。

  (2015年1号文件),有关农村教育的表述出现在第三部分“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第16条“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中,进一步强调,“对保留和恢复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通过经费保障政策落实,寄宿生每天有一定的生活补助,一日三餐在学校吃的按时了,放心了,家长们都非常乐意让孩子们住校学习、生活。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个头普遍长高,身体强壮了,学习进步了。还有每周末的进入校园有爱心校车,安全、准时接送上学、回家。孩子们在幸福的学校的生活,都是来自于国家对于农村学校一种“反哺”的幸福政策。

  尤其是2012年甘肃省实行“双联”以来,为了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兰州市教育局通过发挥特色,教育扶贫。将其联扶的上花岔学校从几个渠道进行“反哺”,使上花岔学校教育教学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一是“反哺”幼儿园。根据《意见》要求,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教育局筹建资金128万元,为上花岔乡,建立了面积达942.45平方米幼儿园,打破农村孩子没有幼儿园上的历史,使孩子们能在色泽鲜亮,舒适温馨,充满童趣的教室里度过他们的幼儿生活。

  二“反哺”学校建设。划拨资金16万元,建成容积200立方米的上花岔乡中心学校雨水集流水窖工程,投资76.75万元,建成面积达458平方米的上花岔乡中心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投资251万元,建成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建成面积823平方米的学生食堂。为上花岔学校争取变压器增容和电网改造资金19.6万元,争取维修资金39万元。解决了学生吃水困难,彻底改变了学校贫困的面貌,使学生们在焕然一新的环境中开始学习生活。

  三“反哺”教师成长。教育局使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和上花岔学校成为联扶学校。他们定期的给上花岔学校送教,送讲座。选派上花岔中心校教师赴市区优质学校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选派东郊学校、兰师附小、榆中街小学等城市优秀教师到上花岔中心校顶岗支教。教育局还邀请特级教师、金城名师、金城名班主任作专题讲座,切实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育能力,发展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也整体提高了中心校教育教学质量。并想办法使学校的老师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补助,提高了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四“反哺”贫困学生。教育局不但积极协调市学生资助中心,为上花岔中心校20名贫困学生办理资助手续,每生每年资助1000元。而且还积极协调西部商报举行爱心助学捐助。资助贫困中小学生,这项活动对于进一步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和热情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大力弘扬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捐资助教的良好风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种资助的氛围中,我也资助了一位贫困学生。并和家长、学生建立了“亲戚”般的深厚感情。使学生得到了自信和爱心,使教学教育也有一个高度。

  就在政府部门能够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的幸福政策下,和教育局的竭力“反哺”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好了,师资力量强大了,老百姓们对学校有了新的期待,孩子们有了温馨的校园。

  虽然有些“留守的农村家庭几乎每个都非常独特。孩子都是没办法离开的”。但是,我们应坚信,我们一定能在坚守中“保留”村小和教学点的,而不孤独地去实现农村学校的教育梦想。因为,我们有坚持二十多年的夫妻农村学校,我们有《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只有一个学生,也在破旧的窑洞里上课的执着而坚守的一种中国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