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一个渐行渐远的王朝背影

21.12.2015  12:12
原标题:万科,一个渐行渐远的王朝背影

对于宝能系意欲吞并万科,我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它就像60多岁的老王固执地去娶一个30岁的妙龄女子,在世俗眼光看来尽管有悖道德,但是合法。很遗憾的是,曾经作为中国企业界良心的王石现在却成为“世俗眼光”,比如他在事情恶化后廉价兜售的宝能系的信用不好、对方商业操作不规范等等,这句话的悖论同样在于:在当前中国房地产的道德语境下大谈道德,本身就是非常不道德的事。

当然,老王有情怀。当初在万科股权改革时,作为万科的创始人,他本来可能拥有至少40%的股份,如果他能把这40%的股份攒在手里,也就没有现在的这一出了。但是因为情怀,他自动放弃了这些“既得利益”,从而伏下了被那些没有情怀的人设套诱捕的机会。

万科的失误——或者说王石的失误,首先跟老王对形势的错误判读有直接关系。因为显然,老王现在已年过花甲,在对瞬间即逝的形势反应上和年轻时不可同日而语。更致命的是,这个60多岁的老人在香玉满怀、猪肉满锅的人生惬意中,甚至在以一个汽车兵的学历基础去哈佛游学的过程中,还时不时地对万科的老臣子发出最高指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以郁亮为代表的新万科领导层决策力的延缓。比如说,郁亮之前早就说过,只需要200亿的资金,就可以敲开万科的大门,所以万科有必要采取措施。但是这么多年来,郁亮却一直没法在大门上通上电来对付野蛮人。此亦无他,王石的傲慢情绪会在无形中制约万科新管理层的决断能力。

事实上,在郁亮刚上台执掌大权时,他的经营理念和老王是有分歧的,这一点无须否认。比如在王的王朝,其经营理念以稳键为主,且专注于住宅建设,精细化开拓万科品牌。但是北大会计系毕业的郁亮作风相对粗放,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不仅将年销售额定为令人咂舌的千亿,还打破了万科专注于开发住宅房产的传统。因为这些,老王和郁亮的不和已摆在台面,老王甚至有时“从棺材里伸出手来”,想拨正一下万科管理层的决定。当然后来,随着万科年销售千亿目标的果真实现,王石最后妥协了,并且认真地“反思”自己思想上的保守和知识构架上的缺陷,从而决定“乘桴浮于海”,去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的高等学府虚度光景。

我说老王在哈佛的求学是虚度不是妄言,因为显然。第一,老王的学历本来就太低,不具备进入世界上最高等学府求学的基本基础,就老王那条件,听不听得懂真的是个问题。第二,老王老矣,尚能学否?60岁的高龄能接受的内容毕竟太有限。事实上老王在哈佛期间,我们没有见到他在理论上有什么新的突破,倒是在他的博客上又看到了明信片级别的登山泛海图,以及“中国人不配住大房子”的谬论。所以结论是,老王去哈佛,看上去很积极,其实是一种消极避世。

当然这次宝能找上门来,万科的股权构成和万科管理层的松懈还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万科太沉醉于“世界上最大的开发商”“中国最现代化的优质企业”的光环,从而失去了与时俱进的机会。虽然万科在20年前就经历过“君万之争”这样惊心动魄的股权争夺战,但是当时的法律环境跟今天有天壤之别,资本的寻空能力也比20年前提前了很多,并且对手早就精心布局、一致行动时万科还是一无所知。20年前,年富力强的王石可以仅仅凭着对方的一纸声明嗅出破绽,从而找到绝地反击的良机。20年后,王石只能嗅出年轻女子肢体的馨香。即使是宝能系已然控制了万科10%的股权,并且姚大掌门因这事专程面见王石,意欲共剪西窗烛,探讨一下双方合作空间时,王石还是选择了断然拒绝。说到底,万科是他一手创立的,他岂容得下和“外人”共治,所以说王石虽然醉心于哈佛留心,但是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用市场的思维考虑问题,他判断宝能即使控股万科10%,肯定也是左支右绌,短期之内拿出几百亿资本完成对万科阻击,是老王想象不出来的。但是老王,时代变了,资本的出击方式也变了,不变的,是你老王,以及老王看上去很美的情怀。对方的要求现在不仅仅是和老王共治,还要领导老王。

和“君万之争”时万科决断的反击速度相比,万科这次的反击显得软绵无力。万科目前能在台面上拿出的反制手段无非是:道德论和拉拢中小股东。上文分析过,道德论本身就不道德。而在资本逐利的年代,中小股东能否像万科想象的那样铁板钉钉地支持现在的管理层其实也并不可知。我们甚至可以说,万科之所以被人一下子捏住七寸,成为一条死蛇,也和万科管理层长其以来忽视中小股东的利益相关,特别是郁亮上台后,执着于销售额的扩张,这就暴露出万科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第一,因为摊子铺得太大,不可避免地出现房子质量下降,万科的信誉度受损。第二,特别是郁亮上台以来,万科的股价一直在低位徘徊,如果和前期动辄几十块一股的股价相比,说它是断崖式的回落也不为过,股价低蛇吞象的体量就相对少了很多。而万科的销售逐年增多,但是股价仍然低落,得到好处的谁?甩手掌柜华润、万科管理层、大股东,受到损害的却是中小股东,现在万科出事了,管理层第一个想到的是中小股东,这个罗辑思维就很荒唐。

万科的失误从王石当初在寻租红色资本时其实就种下了。当年王石以一已之力,坚持将万科地产及旗下其他项目包括商超、怡宝等生活消费品品牌整体卖给国企老大华润,就是想背靠大树好乘凉。事实上华润在成为万科的第一股东后,也基本上没有对万科的决策进行干预,万科还是老王的万科,华润只是坐享其成。但是老王没有想到的是,华润也会有靠不住的时候。当然华润作为央企老大,倒下去基本不可能,但是,老王没有预估到华润掌门人变动后,对万科政策输出的持续性问题,于是,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从10月份万科受到实质性的阻击,作为之前第一股东的华润竟然一直没有行动。

当然,对于宝能系和万科的这场年末股权争夺大戏,最大的可能仍然是双方妥协,或者是在更大后台的干预下,宝能系在获得承诺后全身而退,或者是现万科管理层被迫低头,在和宝能系谈判时布置权力壁垒,而怎么样处理当前的万科股价,在硝烟逐渐散去时,收拾战场时最大的炮灰无非还是股民。但是不管怎样,万科的门已经敲开了,所谓中国最成功的现代化的标杆企业也不值得迷信,像老王这样的所谓新职业经理人仍摆脱不了一生被情怀所累,却只能做一辈子职业打工者,甚至老了被人扫地出门的结局。从这个角度而言,不管后事如何,老王的王朝事实上已经在坍塌了,我们现在依稀可以看到一个渐行渐远的王朝的背影了。

文/余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