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3.7万平米房屋未及时供暖
11月10日,记者在2014至2015年全市供热座谈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市各供热站克服资金不足等困难,均已点火供暖。但截止11月7日,仍有23.7万平方米未及时供暖。据悉,供热单位资金严重短缺、热费收缴困难、供热管网老化问题突出等五大原因导致不能全部供暖。
热企资金严重短缺热费收缴困难
目前,我市有23.7万平方米未及时供暖,其中拖欠采暖费未供暖的17处16.83万平方米,管网破损未供暖的6处6.87万平方米。未按时供暖由五大原因造成。
供热单位资金严重短缺。往年“煤改气”工程实际改造费用在20至30万元之间,而对企业性质的供热单位每吨只补助改造资金10万元,改造给供热企业形成新的债务。据市供热办调查了解,“煤改气”工程拖欠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工程款就达3439.3万元左右,拖欠锅炉设备款1亿元左右。由于费用拖欠,引发小西湖联片供热站厂家拆除设备逼款408万元、小稍门集中供热站被起诉冻结账户催款69.6万元等事件。这些事件经过供热部门的积极协调后得到解决,保证了按时供暖,但是,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热费收缴困难。市民对去年的供热质量和今年供热价格的上调有抵触情绪,导致大部分供热站收费率在10%左右,购买的用气也只能运行15天。根据个别抽查显示,西城巷供热站只收到了60万元热费,滩尖子供热站只收到了50万元,有些供热站目前还是零收费,甚至有些供热站还在进行去年欠费催缴,虽勉强开炉,但随时都会因资金短缺而停暖。
供热管网老化问题突出。由于供热二次管网始终处于“三不管”的困境,管网跑冒滴漏严重,爆管事故不断发生,难以保证稳定供暖。启动供暖后因管网老化接连发生爆管,影响供热面积约56万平方米,经过近几日紧张抢修,已有49.13万平方米恢复供暖,但仍有6.87万平方米至今未供暖。
管道迁改影响。为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对供热管道迁改后,导致供热管网高于原管位,形成气阻,致使市热力总公司供热范围内11个热力站不能按时供热,大教梁省委家属院、南昌路小学、路都花园5号楼、南滨河东路水利厅家属院等推迟供热2至3天。
自来水压力不足。因兰州铁路局(兰州房建段)自来水不能正常供应,二次供热管网失水严重,用户大量私自放水,导致兰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供热区域的红山西村、红山二号、铁路新村、居安东区、居安西区、牟家庄高层、新乐苑等热力站不能正常运行,影响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逐项破解供热瓶颈保障今天供暖
为了解决全市供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障今冬供暖,近期以来,市建设局督促各供热单位全面搞好锅炉常规检查维修,协调有关供热单位积极开展供热管网的维修,安排供热保障资金400万元,实施冬病夏治工程,对35家供热站老旧管道进行了维修。各供热单位也积极筹措资金,对辖区内存在问题的管道进行了补修。
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责任到人,突出重点,现场处理,妥善解决弃烧弃供问题。截止目前,共协调处理各类供热问题60多起,积极妥善处理了比科新供热站接管、小西湖联片供热站燃烧机头拆卸、小稍门供热站资金账户冻结、建兰饭店供热站弃供、部分供热站上年度剩余燃气气价补差等问题。
同时,制定了《兰州市2014—2015年供热处置应急预案》,成立了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三个突发事故应急抢修小组,及时处置供热应急突发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影响,保障热用户正常采暖,供热事故由市区供热管理部门统一调度,组织抢修队伍及时进行处理。在11月1日供暖零点督查中,市建设局现场协调市热力总公司抢修队对安宁长新电表厂住宅小区供热管网抢修抢通。
并加快实施未供暖老旧楼院供热设施改造。今年,我市近郊四区共实施改造面积90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已完成并具备供暖条件的49.92万平方米,其余正在加紧用户室内采暖设施建设。盐场堡新建热源正在加紧施工,争取11月底前向居民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