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劳务大军10年创收75亿元
外出务工人员踏上征程
永登务工人员获用工单位表彰
务工人员在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工作
常玉宏打工挣回十万元
在外打工的甘肃籍青年里面,10人中可能就有一个“小永登”。永登县农业总人口36万余人,连年来,这个县始终保持着10万大军的阵容北上南下,东奔西走,成就了含金量很高的劳务输出大县品牌。永登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县,全县农业总人口36.25万人,拥有劳动力20.66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9.6万人。依托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该县瞄准了国际国内劳务市场,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通过市场拉动,政府推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服务促动,五动并举的合理措施,逐步健全完善了“政府抓培训,中介抓输出,部门抓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板,促使该县的劳务输转工作逐渐形成了市场化、规范化运作机制,并最终在国内树起了响当当的一块“永登劳务大军”牌子。
最初“走出去”相当不易
2013年,永登县输转农村劳动力11.3万人,创劳务经济收入14.7亿元。永登县武胜驿镇火家台村的尕小伙常玉宏2003年被永登县政府组织到上海去打工,2008年,这名外出打工的小伙子怀揣着沉甸甸的20万元回到了家乡投资创业。这些辛苦钱当初被投资到了修建蔬菜保鲜库上面,2010年,火家台村的高原夏菜喜获丰收,常玉宏的20万元滚成了50万元,这两天和哥哥常玉儒两人忙不迭地建设新库房,扩大再生产。
来自永登县劳务办的一组数字显示,永登县10万劳务大军10年累计为家乡背回来了75亿元。农民群众通过“走出去”务工,当“出门人”实干,从而从真正意义上脱去了戴在各自头上的穷帽子。可刚开始,这项工作不为群众所普遍理解认同,群众死守家门不愿意“走出去”。针对部分农民群众“不敢出、不愿出、不想出和怕出门、怕吃苦、怕受骗的思想”,永登县创建了经过劳务能人,中介组织,经纪人用现身说法做工作的办法。工作人员们登门帮助农民算好三笔帐:一算收入帐。通过对种地与务工收入对比、投入对比、风险对比,使农民认同认可;二算政策帐。种地有政策,打工也有政策,使其解除后顾之忧;三算效益帐。让农民知晓劳务输出是“既富百姓、又富财政、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有甜头、又有奔头、挣回的是收入、改变的是身份、转换的是观念,影响的是几代人”的好门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永登县的万余青年怀揣梦想踏上了务工的旅程。当年出门,当年见效,当年就有人家靠外出打工脱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穷帽子。而该县的当年工作则被兰州市评为了全市“亮点工作”。永登县的相关部门、单位全体干部由此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工作当中,他们把培植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作为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主渠道作用,利用能人,发挥示范引带作用。再通过各级政府坚持多轮驱动,千方百计活化了输出形式,重点发挥了能人作用。千方百计与能人联系,随时掌握能人情况,让他们经常往家乡反馈信息。这些能人利用地域熟、人缘好、路子宽、联系广、能量大、信誉好优势,发挥示范引导,中介协调、服务管理、信息反馈作用。
永登县的劳务大军最大优势是劳务输出人员受欢迎,“勤劳朴实,好学上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外地用工单位对永登劳务人员的总体评价,这也是该县注重培训所结出的硕果。
该县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镇一级、充实村一级”的原则,依托全县劳务能人扶持发展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初步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市场化输出网络。大力培育扶持发展劳务中介机构,强化诚信劳务中介机构评定,努力促进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的合理配置,截止2013年年底,该县已注册成立劳务中介机构8个,其中2013年新建劳务中介机构3个,评定星级劳务中介机构4个。该县构建了培训体系,整合培训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县政府统一领导,人社部门牵头,以县就业训练中心、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县农机化学校、县农广校、县党校等为主体,民办永登科信、永登八运职业培训学校,乡镇劳务工作站培训基地为辅助的培训网络体系。
坚持面向市场,紧密结合岗位的需要,重点加大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储备培训和回乡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以就业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避免了培训的盲目性。还创新了培训方式。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企地联合、委托培训和企业自主培训等形式。该县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综合运用农民工培训补贴、“阳光工程”补贴、“雨露计划”补贴等政策。将扶贫、财政、劳动、教育等部门的资金全面计划,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培训费用的最大效应。
朵建中说,培训对象上,该县尤其注重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等“三个群体”。对下岗失业人员由人社部门在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进行各类技能培训后向外输转,就业率达87%以上。对农业技术人员由农牧部门在农广校、党校等培训基地进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后,全部就地就业或输转到劳务基地。对外出务工的城乡青年、退伍军人、民兵和学生,由人社部门和县职业技术学校、县科信职业学校、县八运职业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进行订单式培训后直接输转到劳务基地就业,就业率达96%。在培训方式上,该县推行了采取订单式培训、引导式培训、项目定向培训、校企联办培训和各类社会培训“五种模式”。该县培训的电焊、电子、缝纫、保安、消防等10个工种在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杭州、福建、新疆、内蒙、青海、宁夏、兰州等地都有了一定的名气,为永登劳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11年至今,该县先后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玫瑰之乡巧妹子》、《玫瑰之乡憨小伙》和《玫瑰之乡拉面师》3个劳务品牌。2013年劳务技能培训达1.2万人,极大地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全方位跟踪服务劳务人员
“走出去”,尝到了甜头,见到了世面,很多外出务工人员便在落脚的城市里购买了住房,娶妻生子,不愿再回到偏僻的乡村里了。建立了稳定长效的运作机制后,永登县需要干什么?“扶上马,送一程”。该县建立了相应的跟踪服务措施,保障送出去的务工人员人身财产安全,“最起码要有个人的基本讯息,不能失去联络”,永登县人社局局长朵建中说。“还要通过这些落脚务工人员,不断扩大用工务工的面”。他说。
由此,永登县在逐个乡镇成立了劳务站,在村上发展了劳务信息员,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第一手村民资料和务工反馈信息。各乡镇劳务站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扩大劳务输出组织范围,扩大外地劳务输出组织的联系和合作。有些乡镇还出台了奖励措施,如武胜驿镇、坪城乡,对劳务经纪人每带出1名外出人员,乡政府奖励经纪人20元人民币。2013年底,该县劳务经纪人已发展到近百人,长期活跃在劳务战线,狠抓季节性转移,春季省外沿海,夏季省内、县内,秋季赴疆、酒泉摘棉,他们少则带出十几人,多则带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通过经纪人组织、市场运作的输出模式,充分体现了经纪人组织、市场运作的优势。
永登县劳务办主任李生玉介绍说,永登县已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广州、深圳等建立劳务基地32个,有50%的劳动力都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同时加强对基地管理和服务。确定专人,成立劳务输出联络员组织。截止2013年年底,该县已与15个省市120多家企业建立了劳务输出合作关系,并建立劳务基地32个,建立劳务经纪人信息收集点106个,将搜集和掌握的劳务信息及时向家乡传送。全县设立劳务经纪人信息发布点160个,及时将信息传送到农民的手中。
走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路子
永登县武胜驿镇劳务站干部张学栋常打交道的一些务工人员被形象地称作为“牛鼻子”。他们的正式名称在永登县被称作为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他们是劳动者走向广阔就业空间的“桥梁”,是发展劳务经济的“牛鼻子”。积极培育和壮大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中介组织,是全面拓展劳务市场的一个基本功。
永登县积极扶持培育劳务经纪人和劳动力中介组织,努力形成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个人自主择业的就业新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该县加大了劳务经纪人的选拔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还要加大对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还建好了用工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做到资源信息流共享。还规范了市场行为,提升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并要求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通过拓展输出领域来发展和壮大自己。还持续不断地加强了对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的有效管理,走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路子。
该县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扩大输转总量,提高质量,树立劳动力转移新思路,努力实现七个转变,分别是,由政府组织输转向劳务经纪人和中介机构组织输转转变由省内向省外,北方向南方,国内向国外转变。由靠体力谋生向靠技能、智能型转变。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常期性转变。由男劳动力一枝独秀向男女并驾齐驱转变。由政府组织为主向中介机构、经纪人组织为主转变。由打工仔向当老板、干大事、创大业转变。
今年,永登县加大了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该县组织训练一批劳务输出宣传报告员,深入乡村开展宣传。还利用春节前后组织农民工中能人巡回讲演,现身说法,典型引路。还大力推广先易后难,分类发动,提高输出总量的经验。还组织党团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抓劳务。选派干部和中介人员及劳务经纪人一起走出去,搜集务工信息,探索打工门路,建立劳务基地。修改完善宣传劳务输出优惠政策,调动干部和广大务工人员积极性。
以人社部门为主,永登县建立了多元化社会化输出格局。强化了政府组织在劳务输出主导地位作用。发挥各级劳务组织领导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的整体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农民工向外输出。还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经济人和劳务输出致富能人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信息灵、渠道广、地缘熟、信誉好的优势带动劳务输出,动员各业能人牵头组建各类劳务输出专业协会、联合会等。还大力挖掘亲缘、友缘的潜在优势,广泛动员农民工主动投亲靠友,依靠外埠亲友的力量把劳务输出去。还鼓励有技术专长的能人到大城市、开发区独立闯出去,站住脚后带动乡村民工输出。还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群团组织参与劳务输出“主战场”。支持相关部门、经济实体、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相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民间能人领办创办劳务中介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形成以人社部门为主,中介组织支撑的多元化、社会化劳务输出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