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天4万公里环球飞行, “追风博士”的追梦之旅

17.10.2016  10:39

    零度关注 49天4万公里环球飞行, “追风博士”的追梦之旅

  9月24日下午,张博在中国首都国际机场挥舞五星红旗庆贺飞行成功。资料图

  张博在母校西北师大附中作报告。

  “追风博士”,在完成中国的第一次环球飞行之后,张博被许多媒体赋予了这样的称谓。但是对于张博来说,因为母校师大附中,追风之旅,不仅是一场追梦的征程,更多的,吸引和激发了附中学子的向往和梦。

   1中国环飞第一人

  深秋的寒意被雾化成一层薄薄的水汽,灰蒙蒙地笼罩在四周的空气里,湿润的寒冷,更容易让人忍不住要搓搓手,或者抖抖腿,挣脱冰冷的环绕。

  18岁的魏泽熙对寒冷丝毫没有察觉,他正专注地操控着手中的遥控器,一架闪着红点的小型航拍无人机,在西北师大附中的操场上空不停地飞舞着,时而在高处旋转,时而在低空流连,记录着一场正在进行的以“追梦·寻梦·圆梦”为主题的报告会。

  正在主席台上作报告的,是54岁的留美博士张博——如果说他曾经的身份是中美杰出企业家、联合国海外传授技术(TOKTEN/STAR)高级专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中心海外咨询专家等不一而足,那么现在,他更多地被称为“追风博士”、中国环飞第一人。10月11日,刚刚完成我国首次环球飞行的张博,回到母校西北师大附中,向学弟学妹们作环飞报告。

  张博的报告从一张环球飞行的路线图开始。2016年8月7日起,张博驾驶一架单引擎涡轮螺旋桨飞机,和其他4位机组人员,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从西向东,穿过俄罗斯飞越白令海峡到达美国阿拉斯加,沿北美大陆西海岸向南飞过加拿大进入美国旧金山,而后向东横穿美国大陆,再从纽约飞至加拿大魁北克,飞越北冰洋进入冰岛,再经欧洲大陆进入土耳其,沿古丝绸之路向东飞行,从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沿新疆、甘肃返回北京,于9月24日下午3时30分回到了出发点首都国际机场,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飞行。

  张博用了49天的时间,跨越三大洲、三大洋,飞行40818公里,途经23个国家,44个起降点,克服了各种极端天气和身体极限,经历了阿拉斯加紧急降落、冰岛突然爆胎、土耳其军事政变等种种惊险后,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环球飞行,填补了尚无从中国起飞的环球飞行的空白。

  “这次环飞,我被甘肃聘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宣传大使,沿途宣传了丝绸之路和敦煌文博会,也成为第一个从中国起飞的环球飞行者,但这些事情,都是确定环飞之后才有的。我真正想要环球飞行的初衷,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想对自己有一个挑战。”10月11日上午,在宁卧庄宾馆,张博摘掉眼镜,向兰州晨报记者娓娓道来。

  大约在两年前,52岁的张博发现自己好像忽然就陷入了一种知天命的“中年危机”里:事业有成,家庭稳定,一时之间似乎找不到更高的奋斗目标。于是,一种“人生也就这样了”的迷茫悄然袭来。张博发现,处在这种情绪里的,身边还有许多同龄的朋友。

  “人都是有精神追求的,对生活工作失去激情的情绪,一旦处理不好,所谓的中年危机,很可能就会演化成一种痛苦,所以我就想找一个新的目标去尝试,去挑战自己,同时也给身边的朋友们一个鼓励,来证明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张博想到去考飞行员。他回到美国,用58天的时间在母校伊利诺伊大学航空学院考取了私用飞行员执照,创造了学校建院70年来用时最短的纪录,“追风博士”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有人告诉张博,中国的通用航空事业大有可为,建议张博投资的时候,一个环球飞行的计划便伴随而生。

  但这并不是一次横空出世的飞行。关于蓝天和飞行的梦想,或许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悄然地根植于张博的内心。

   2被改变的人生

  张博祖籍安徽,生于北京。文化大革命期间,父母被下放到青海大通县,5岁的张博随着父母来到大西北。

  童年的记忆,父母都在大通火车站工作,父亲给人打杂,母亲卖票检票。如果只是这样,生活也不算艰难,但更多的时候,父母会被送往当时的红古干校学习,家里只留下年幼的张博和妹妹。在当时那样的特殊时期,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周围几乎没有人愿意或者敢于关照张博兄妹俩,父母偶尔托人带回些钱来,也总是因为年纪小不懂得计划而提前花光,剩下的日子就只好一天天地挨饿,实在冷得受不了,张博就会带着妹妹钻进老乡家的草垛子里。运气好碰到好心的老乡,会送他们一个土豆充饥。

  9岁时,张博看到其他同龄的孩子都在火车站卖热水挣钱,于是领着6岁的妹妹,提着一只暖水壶开始在火车站卖热水,结果却因为“黑五类”的身份遭到其他孩子的排挤。为了避免受到更多的欺负,张博想到了一个办法:不在站台卖水,而是等火车快开时和妹妹上车,火车启动后在车厢里卖,然后等火车到下一站时下车,再带着妹妹沿着铁轨走回家。

  “那时候我妹妹只有6岁,我们每次要走大概一个半小时才能回家。没有袜子,鞋子都是破的,脚趾头会从鞋子里伸出来,青海啊,特别冷。有一天能卖到几分钱,有时候一分钱也卖不到。

  苦难的生活里,只在偶尔有飞机从天空飞过的时候,张博才会生出一丝与年龄相符的童真:那些飞得很高的小飞机,肯定都是大飞机生的孩子吧!

  恢复工作后,张博的父亲被分到兰州铁路局工作,张博随父母一起迁居兰州,并进入西北师大附中学习。

  “与在青海时相比,我在师大附中的生活,简直就像是进了天堂。如果说我这次的环球飞行是从首都国际机场起飞的,那我的人生,应该就是从西北师大附中起飞的。

  与良好的学习氛围相比,师大附中包容开放的办学精神,对张博的整个人生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进入附中后,由于个人能力出众,张博一直担任着年级团支部书记的职务。

   3带着梦想一起飞

  1983年,张博从西北师大附中毕业,顺利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第二年,他很偶然地得到一次冒名顶替乘飞机的机会。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也是各种机缘巧合的幸运,有趣得很。”谈到自己第一次坐飞机的经历,张博忍不住哈哈大笑。当时国家对乘坐飞机的资格有严格的规定,公务人员级别要达到县团级以上,学术人员学位要达到博士以上才可以乘坐飞机,持由所在单位出具的介绍信购买机票,只要有飞机票就可以直接登机,不再进行身份验证。

  当时张博认识了一位朋友,在中国农业大学读博士。朋友原计划到兰州调研,已经买好了机票,但是出发前家里临时有急事,去不了了,当时也没有退票一说,朋友便拿着机票来找张博,问他要不要。“我哪坐过飞机啊,高兴坏了,就拿着那张飞机票,顶替那位朋友坐飞机去了。在北京买了一只北京烤鸭,准备带回家给父母尝尝,结果候机的时候太兴奋,上了飞机才发现把烤鸭落在机场了。坐飞机飞到兰州,然后赶紧再坐火车赶到北京回学校上课。

  1984年的某一天,当22岁的张博第一次乘坐飞机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的时候,他脑海中忽然冒出来一个莫名的念头:“要是有一天,我能自己开着飞机降落在这里就好了。”那时的张博并不知道,就是这个一闪而过的,在当时听起来甚至有些异想天开的念头,就像一颗种子悄悄埋进了心里,并且会在30年之后,当他想要为生活寻找一个新目标的时候,破土而出,迅速长成参天大树。

  大学毕业后的张博,因为出众的个人能力,被顺利选调到了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工作两年后,他决定辞去公职,自费赴美留学。

  张博攻读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美国白手起家,成功创业。直到他在知天命之年想要再度追寻生命的激情时,30年前那个关于飞行的小小梦想,已经有了足够肥沃的土壤来成长、成就。

  “人一定要有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随着个人的成长去不断修正和调整,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因为每一个努力实现的目标,终将会指向你心里最初的那个梦想。”这也许,就是张博将这次环球飞行的主题,定为“带着梦想一起飞”的原因吧。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