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万余“乡村舞台”唱响繁荣农村文化大戏

25.12.2015  10:44

  中国兰州网12月25日消息 54岁的曾述显是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大川渡村的农民。会弹奏近10种乐器的他,因缺乏展示平台而很少展露才华。如今,在“乡村舞台”建设中,他与同村几位农民成立了“大川渡村管弦乐团”。“现在,大伙闲下来就凑在一起,谱一谱新曲子,邻村有人结婚办事都会邀请我们,上台的机会多了,一年下来还能有些收入。”

  在甘肃,像他这样的民间艺术爱好者不在少数,但受制于公共服务能力的短板,富集的文化资源只能沉睡于乡村。

  2013年起,为盘活乡村文化存量,甘肃启动了“乡村舞台”建设。“乡村舞台”并非一个实体舞台,而是整合基层文化、体育、卫生等方面资源,将其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在每个行政村搭建起一个自娱自乐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截至2015年10月底,甘肃省的10426个村子都像大川渡村一样建成了“乡村舞台”,民间自办文化社团达8800多个,组织群众性文艺演出1万余场次,参与群众达70多万人次。“乡村舞台”正成为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

  “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善了。”参与帮扶庆阳市镇原县太平镇何湾村的庆阳市妇联副主席张子艳说,以前妯娌、婆媳闲了就打打麻将,为了一两块钱争得脸红脖子粗,何湾村成立舞蹈队后,妇女们排练了40多个节目,平时自己跳,遇上村上的喜事还义务跳舞助兴,“心情好了,体型体态得到改善,跳出了气质”。

  丝路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甘肃富集的文化资源,也通过“乡村舞台”建设在基层发芽开花。在陇南,甘肃省特色戏曲种类“玉垒花灯戏”成为“乡村舞台”建设中的文化品牌,民间自办文化社团正成为这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载体。

  甘肃省文化厅“乡村舞台”建设处处长张万儒介绍,“乡村舞台”建设是构建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甘肃通过2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协调推进机制,推动了农村文化服务从单一向综合发展。

  为了抓好“乡村舞台”建设,甘肃省出台制定了《全省“乡村舞台”建设方案》等相关文件,并召开了7次工作推进会推动任务落实。同时,定期组织文艺辅导,培训基层业余文化骨干。变“输血”为“造血”,提高了“乡村舞台”建设的效果。

  在资金筹措方面,甘肃采取了“财政支持一点、项目安排一点、社会筹措一点、个人集资一点”的办法,全省各地共整合各类经费20.86亿元,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如酒泉市玉门市柳河乡通过用地优惠,吸引当地一批种植大户投入400多万元,在当地的黑沙窝沙丘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建成了黑沙窝文化广场和戏台,举办民俗文化节,既丰富了群众生活,又带动了经济发展。

  一位乡镇干部表示,要想乡村舞台有人气,还得继续促进农民增收。“只有农民真正富起来,才能让基层文化生活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