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30万人汇集起向善的力量

16.09.2014  03:41

军民鱼水情

再见,医生伯伯。

志愿者服务涵盖生活细节

赴基层开展义诊活动

我们是志愿者

志愿者为学生辅导功课

    党员医生在社区为居民免费义诊,在职干部在社区为居民免费讲课,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环保一线,小红帽协助劝导市民文明过马路……

    记者9月9日获悉,目前,全市有30万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通过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无私地为社会奉献,成为提振整个社会文明风尚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市登记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达到3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形成了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家庭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领域日益拓展,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服务形式日趋多元。

    服务居民在职党员在志愿活动中奉献

    一场免费义诊活动让家住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居民李大妈念念不忘,“老年人出门不方便,社区请来的医生免费检查身体,量血压、测脉搏,我们心里可高兴了。”李大妈说的义诊活动,社区组织开展的“在职党员进社区义诊活动暖民心”主题活动,这是针对辖区内高龄困难老人、残疾人员较多的现状,组织开展的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党支部邀请了辖区医院具有医疗特长的在职党员为辖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困难家庭免费义诊活动。

    这是我市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从今年4月起,“市直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市全面启动,市直各机关党组织按照“双向联系、简便易行、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活动,每季度参加1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在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雷锋精神的实践者,并结合党员个人的专业特长及业务知识,在扶贫帮困、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科普教育、卫生保洁、创业致富、社会公益等方面广泛开展服务活动,为强化考核,我市还将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内容,将在职党员报到联系服务群众情况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此项活动启动以来,我市基层社区党支部结合各自实际,纷纷创新载体,推出“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在职党员人人都能找到活动载体,人人都有活动舞台。而通过一次次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广大在职党员人人都能在活动中“有作为、有作用、有业绩,辖区居民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接力赛”中频频受益。

    延伸触角构建起社区志愿服务平台

    今年以来,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隔三差五组织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受辖区居民的欢迎。辖区连铝小区的住户们想成立业主委员会,因不了解业主委员会的具体操作程序,社区邀请在职党员兰州市物业管理办公室执法科的负责人,专门对连铝建设单位负责人、业主代表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就成立业主委员会程序及物权法等问题,从多个维权领域进行法律条文讲解和阐释。社区负责人曲艳玲说,举办这样的免费课堂,让业主们明白了自身的权益和义务,也开启了基层社区开展物业管理工作的新思路。辖区一业主代表说,“类似这样的活动我们住户都愿意参与,因为从中能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类似这样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开展各种志愿服务的良好载体。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我市根据中央及省上相关精神,结合兰州实际制定出台了《兰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六有”标准,即有一间专门的办公用房;有一套基本的办公设备;有一套专门的工作班子;有一支已注册的志愿者服务队;有一套工作制度;有资金保障,启动建设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不仅夯实了志愿服务的基础,也使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各社区充分发挥自身在志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作为服务重点,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内容,设计了一批“接地气”的服务项目,开展“顺民意”的志愿服务活动。立足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重大事件,围绕春节、国庆等节假日和大型赛会等活动,组织志愿者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文明单位、社区居(村)委会等组织作用,建立以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推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

    加大投入筹建数据库提升队伍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全市志愿者服务数据库筹建工作已经启动,市文明办已下发了《兰州市志愿服务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三统一”即统一招募、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模式,建立和完善全市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通过对志愿者及志愿者服务实行规范化管理,全力推动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的实现有效对接。建立规范的志愿者招募制度、注册制度和统一的志愿者服务认证和考评体系,把志愿服务工作作为考核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引导和扶持民间志愿者组织,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构筑由市、区(县)、街(镇)志愿者协会和各行业、各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志愿服务体系,更广泛地吸纳有志愿精神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力争全市志愿者总数逐年增加。

    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今后,我市将积极探索和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和志愿服务回馈制度,充分发挥志愿者联合会的作用,逐步建立、完善各县区、各系统志愿者分会,促进各级志愿者组织以及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组织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的能力。“还将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组织开展经常性招募和应急性招募,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整体服务能力。”市文明办一工作人员介绍说。

    市文明办负责人丁小蔚表示,志愿者队伍已成为推动兰州市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活动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树立了时代新风正气,成为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传播着文明、追求、责任和理想,让整个社会因志愿者的付出而充满温馨,必将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据了解,为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投入,我市将设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各界组织及人士对志愿服务进行捐赠和资助,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为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公益活动及为志愿者办理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等提供保障。还将探索建立“参照注册志愿者人数,按照人均标准核拨志愿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机制,将志愿者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