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七大”工程,课程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17.08.2014  13:15

                                                          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系列报道之一
       

        (学生记者  赵青瑛)课程建设水平既是衡量一所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和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学生消费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工作。
              近年,学院修订、完善了课程建设制度,规范课程建设过程,进一步加强对课程建设进度的监督和检查,提高了课程建设质量;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累计投入经费近百万元,落实课程建设“七大”工程,购置了网络教学平台,为课程网站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建成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32门,优秀课程78门,特色课程7门,精品活动课程8门;累计开设通识2课程719门次,稳定开设170余门;开设“1+5”工程课程16门,“精彩课堂”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网络课程正式启动。
          报告指出,课程建设的“七大工程”,是一个点、面结合,示范与达标结合,重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起示范带动、方向引领作用,为其他课程的建设确立标准,在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课程中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高起点、高标准的示范性课程;优秀课程建设是我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既是体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坚力量的课程,也是反映学校实现本科办学内涵发展变化的课程;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工程的基础,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保证;特色课程建设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增强学校办学竞争力,根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资源而设置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精彩课堂”建设重在探索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转化为实践,应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使教师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1+5工程”课程的实施,重在为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搭建工作机制平台,提高和带动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我们目前做不到的,借助他人的优势去实现,但是,共享绝不是恩赐,它是为准备争取的人而准备的,我们要以对学校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心,争取“1+5”工程顺利实施。网络课程建设旨在通过网络共享名校、名师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自主创新学习平台,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识2课程是利用夏学期平台开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小型化课程,对充分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