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一谈周小平,就散发出浓浓的酸菜味

27.10.2014  18:05

  文艺座谈会上邀请了周小平、花千芳两位草根网络写手,在互联网上激起千层浪。有的认为他俩既无较高学历,又无渊博知识,文章“还有不少硬伤”,何能何德值得最高领导人接见。一些境外媒体连篇累牍发表文章“起底周小平”;有的还戴帽子打棍子,如“五毛党”、文艺座谈会“办砸了”等等。24日,周小平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在线访谈。面对种种非议,周小平表示,“侮辱国家不是批评,谩骂国家也不是批判;我们接受批评和批判,我们不接受侮辱和谩骂。

  文艺座谈会邀请周小平和花千芳不是办砸了,而是最成功的一笔,可以说,意义不仅是在这几天,在以后会越加显现出来。

  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有人说,互联网是中国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中国的“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周和花,折射了高层对互联网的重视。重视网络写手传递的信息是,我们要占领互联网这个新舆论平台高地,而不能任一些西方反华势力和他们的代言人大行其道,指鹿为马三人成虎,与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互联网最活跃的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年轻人是祖国的希望。周小平作为他们的同龄人,用一些很朴实的例子,仔细总结和体验国家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变化,文章在网民中强烈共鸣。一位年轻网民说,“今天第一次知道并读到了周小平的文章,‘写得很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深信我们的党会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请大家团结一致,不要被不好的思想言论所蛊惑。俗话说:篱笆扎扎牢,野狗钻不进。

  周小平作为活跃在互联网上的草根,代表着正能量,而社会太需要这样的正能量,捍卫网络话语权。对祖国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是周小平文章最重要的特点,亦是引起共鸣的关键所在。周小平说,“中国比美国差一万倍的时候,我们的父辈都没有选择放弃,到了今天只差几倍的距离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争?”80后的他,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深深的祖国情,“我的祖国,我爱他!

  但是,现在还有这么一批人,一谈到周小平,就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酸菜味。他们自己不肯务实改变自己的生活,也无法适应身边的环境,却拿侮辱国家为荣,以辱骂别人为乐。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多,大多数人忙于工作的心理,占据网络阵地,匿名骂政府骂社会骂所有自己看着不顺眼的人,用各种语言攻击一切积极向上的人和事,否定社会的进步,抓住社会的不公大肆谩骂。

  那些谩骂祖国的人,建议好好读一下 《不要辜负我们这个时代》。周小平用生动的例子和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国家强则个人兴。我们的社会处在发展的阶段,价值多元,社会矛盾加剧,很多我们相信的“真相”其实不是真理,而是一种谣言。这种谣言从内部分化了我们,让国家的发展没有形成的统一的向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这种伤害是无形且深远的,我们应提高警惕。(作者是环球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