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铁锤,一沓毛票,一个英雄背后的故事

10.10.2014  13:13

魏延山看着儿子制作的铁锤和存的“毛票”思绪万千。本报记者 田蹊 实习生 赵鑫远 摄

魏玉川实习时的照片。资料照片

    10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魏玉川家人们所住的宾馆。据了解,为了避免给学校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此次为处理魏玉川的后事而来的9位家人挤在两间普通的标准间内。

    在宾馆房间的床上,记者看到了摆放整齐的魏玉川的遗物,魏玉川的父母拿起一件件儿子生前用过的东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在场的亲戚也都跟着潸然泪下。

    一把铁锤

    在宾馆房间,记者看到一把铁锤摆在床上,铁锤的手柄是可以拆卸的,通过旋转手柄露出精细的螺纹,做工显得十分精巧。

    “这把铁锤是孩子上大学之后凭着自己所学到的本事自己在机床上做的,当时做完之后他还非常开心,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了他的弟弟,可是时间才过去没多久他却不在了。”魏玉川的父亲魏延山看着手上的小锤子,眼泪早已从脸颊滑下。

    一沓毛票

    “这是孩子平常攒下来的毛票,孩子从小就过惯了苦日子,哪怕是剩下一毛钱他也会存起来。”也许是父亲魏延山的话勾起了母亲的回忆,她转过身哽咽着告诉记者。“家里条件太苦了,从没让孩子享过一天福,但是孩子懂事呀,只是没想到他这么快就不在了。”魏玉川的母亲手中拿着一沓毛票早已泣不成声。这些毛票都是细心的魏玉川在平常的生活中积攒下来的,被一个夹子夹成了厚厚的一沓。

    两篇文章

    在魏玉川的遗物里有两篇在读高中时写的文章,一篇《我的梦,大学梦》写道:“高考成绩公布,我差二本线20分,那天晚上家人都聚在一起,他们都希望我可以去复读,而我那时却想上一所三本院校。母亲的反应最为激烈,她想让我去复读,其实我明白,我让她失望了。”这是在魏玉川第一次高考结束后写的日记,原本他不想复读再给家里增加负担,但是在母亲的坚持下魏玉川复读了一年,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兰州理工大学。另一篇《我眼中的林则徐》写道:“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英勇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我心中,他忠心报国,一身正气,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虽然文章写的是林则徐,但文章中作者的一身正气隐约可见。

    在魏玉川的遗物中还有献血证、普通话等级证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职业技能证书。这一点一滴都在说明魏玉川正直、阳光、进取的好品格。(记者 王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