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经济独立 决定不嫁
原标题:探访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死后不能葬在娘家
日前,网传一段视频显示,一个被称为“自梳女”的群体,她们将头发梳起,以示终身不嫁。曾经,她们远赴南洋打工挣钱,被称为“妈姐”或“姑婆”。如今,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的晚年生活,备受关注。为此,记者前往广东省佛山市均安镇沙头村,探访了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的现状。
自梳女黄月蓉步履蹒跚。
90岁黄月蓉为记者介绍当年在新加坡当妈姐时拍下的照片。
现状
“每个月做头发都要花不少钱,别的可以省一省,自己的仪表一定要注意”。
90岁姑婆注重仪表
3月11日上午9点,蒙蒙的细雨,如同给新年过后不久的均安镇沙头村披上了一层蝉翼般的轻纱。村子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被雨水冲刷过的清新味道。在村中央,向一处深深的小巷内拐两个弯,便是90岁姑婆黄月蓉,一个人住了14年的房子。
这套房子,是黄月蓉14年前从新加坡回国,用存款在沙头村老家盖起的3处房中的一处。另外2套,则分别给了她的两个侄子。60多年的国外打工生活,回国后就已经年过七旬。黄月蓉说,给别人打工一辈子,就只想自己住。
每天早上6点,她准时起床。先到村旁的小山丘周边溜达,她说,小镇的安逸,让她非常喜欢独自散步,看着郁郁葱葱的山林,也总是让她高兴。晨练过后,她便从容地为自己准备早餐。从去年开始,她的右腿膝盖开始间歇性疼痛,加上老人年岁大,行动起来多少有些迟缓,一顿早饭过后,基本已经是9点左右。
“过日子当然要精细一些,虽然一人生活,但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黄月蓉说,现在的生活支出,主要靠当年打工的积蓄。虽然花销不大,但用钱的地方还是很多,“每个月做头发都要花不少钱,别的可以省一省,自己的仪表一定要注意”。
每天晚上8点多,看过短暂的电视节目,她便准时躺下休息。这样固定无忧的生活习惯,让黄月蓉能保持足够的体力,每天白天继续劳作。虽然侄子们会定期看望她,但衣食住行、家中一切事物老人大都自行完成。
经济独立决定不嫁
据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女士介绍,自梳女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以南海、番禺和顺德为主,极少部分分布于中山、肇庆地区,产生于清朝后期。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获得经济独立,她们渴望自由的同时,也被工作所束缚,情愿终身不嫁。番禺、东莞等地的自梳女情况也与顺德相仿。
“她们这一种群体的形成,和当代大龄剩女有相似之处。”曾女士分析,究其原因,是因为女性在经济上得到了独立。她们不用依靠别人,可以自立,便有了选择自己生活的成本,同时又担心婚姻会束缚她们的自由,婚后生活会影响到个人前途。这种行为本身,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
自梳风俗日渐衰落
过去“自梳”,需要有特定仪式。先由族人择吉日,请德高望重者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
仪式既悲壮又喜悦。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制度和习俗彻底破除,自梳这一风俗日渐衰落,新的自梳女不再出现。
直到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逐渐衰落,年轻女性失去了可以立身的职业,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到五六十岁时,便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
“这就是中国最后的一批自梳女。”曾女士说,在当时,她们还被称作“妈姐”或“姑婆”。比如,现年96岁的欧阳焕燕,也是沙头村人,她就曾在著名华侨陈嘉庚的家里工作过9年,直到日军侵略新加坡,陈家回重庆。欧阳焕燕又到了后来担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家里当工人,并前后在李家工作40多年。
返乡之后安享晚年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女士称,目前,广东仅剩的几十名自梳女,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2011年妇联的一次调研显示,明确登记在册的自梳女不足50人,年龄在85岁到90岁之间。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完善,自2010年起,自梳女们开始主动提出恢复国籍。很快,广东省侨联开始帮助她们办理相关手续。
现在,除个别老人未能提供恢复国籍的必要材料外,几乎已经全部恢复了国籍。拥有国籍后,民政部门的一些优待政策,也很快跟了上去。“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各级政府对自梳女都有不同的优待政策。”曾女士称,包括普通空巢老人的公共服务,自梳女也都能够享受。自梳女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有很大关联。现在,她们正在安度晚年,享受着安静平和的生活。
对话
记者:为什么选择做自梳女?
黄月蓉: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流传着关于女孩子嫁人的歌谣,歌谣里说嫁人后日子会很艰难。那时候,也真的是这样。很多姐妹都不想做受气的媳妇。最主要的是,我们都想自强自立。
记者:没有结婚后悔吗?
黄月蓉:不后悔。其实,那时候工作有钱挣,就觉得挺好的。而结婚还要给别人生孩子,我接受不了。另外,给人家打工做妈姐,也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外面的人,当然也就没有人追过我。我早就说过,我是不结婚的,我要自立。姐妹们也有人后悔没有结婚,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她们真实的想法,在她们的心里,还是喜欢自己养自己的。
梁洁源:我的父母生了12个孩子,后来只剩下4个,2男2女,我是最小的一个。以前,那些地主想追求我,我不去见他们。他们老想追求我,那时候我长得很漂亮,但我根本没有结婚的想法。
百科
什么是自梳女
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自梳后的女人被称为自梳女,也称妈姐或姑婆,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过去时代,封建礼法苛严,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与女伴相互扶持以终老,约自明代中后期起,相继产生了自梳女和不落家的特殊习俗。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这些习俗在封建礼法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直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和战乱的影响而渐趋消歇。2012年12月25日,顺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成立。
自梳女一旦辫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会遭到酷刑毒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由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死后也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吊祭扫墓,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习俗
“守墓清”又叫“买门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给婆家一笔钱来“买门口”。
“守墓清”是守节之意,有“墓白清”和“当尸首”两种形式。“墓白清”又称嫁神主牌,即某家有早已夭折的男性,不论是童子或是成年,只要死者家长同意,自梳女就可出钱买作那一家当媳妇,买成后,要举行“拍门”,“入门”仪式。所谓“拍门”,就是当自梳女来婆家认作媳妇时,婆家先把门关上,自梳女要“拍门”,阿婆在屋内提出种种难堪的问话,如“我家清苦,你能守吗?”,“以后不反悔吗?”等等,自梳女必须回答得阿婆称心后才开门,自梳女入了门就算被接纳为这家的媳妇,以后,必须经常在经济上贡纳给婆家,翁姑死时,要前往执丧。另一种形式叫“当尸首”。即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戴孝,守灵送葬,以后,如翁姑稍有不满,可赶出家门不在再认作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