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办理各类法援案百余件 余涛:爱洒藏区不做匆匆过客

07.08.2014  12:49

  本网讯(记者 赵志锋 李鹏年)“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舟曲群众对法律援助的渴盼。”在近日举办的甘肃省欢送“1+1”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座谈会上,来自北京的志愿律师余涛回顾在甘肃舟曲服务一年来的感受时如是说。

  2013年7月,余涛放弃北京优越的都市生活,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公益活动,只身来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成为一名志愿者律师,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余涛初到舟曲时,这个少数民族县当时没有一名律师。

  2013年12月20日,舟曲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队长找余涛咨询南峪水电站和武装部两项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当天,刘芳等农民工也前来请求帮助。此时正值年关,农民工急等着发工资过年。余涛适时劝导农民工通过法律援助的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并按照程序引导农民工办理相关援助手续。最终,通过协调,用工方和农民工达成一致意见,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顺利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

  “要是没有余律师,我们的辛苦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利拿到,我们都很感激他……”刘芳感叹道。在回家过年前,刘芳和其他农民工一起为余涛送上一面锦旗,上书“公平正义促和谐,法律援助暖人心”。

  “锦旗是当事人对我最好的褒奖。”余涛说。

  今年4月,50岁的巴藏乡农民杜明生终于拿到了2012年7月因提供劳务受伤致残的赔偿金3.9万元。“余律师真是个大好人,帮我讨回了应得的赔偿。”杜明生感慨道。

  余涛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无论是受当事人委托,还是指定的辩护案件,他都一丝不苟,为当事人释疑解惑,从未因为是免费代理而怠慢过一位当事人。

  民间矛盾无小事。不久前,应当事人请求,余涛为周某和赵某离婚一案提供法律援助。

  办案过程中,余涛充分了解到丈夫赵某在婚姻生活中好吃懒做,对家里不管不顾,甚至经常辱骂妻子周某,且赵某在2011年因强奸罪被判刑2年,2013年刑满释放后,赵某并未痛改前非,依然对家庭不负责任,严重伤害了夫妻之间的感情。

  周某提出离婚后,最担心的是3个女儿的抚养权问题。余涛了解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做了认真细致的取证,为周某提供了有理有据的援助。后周某向法院提交了离婚诉状,余涛严谨细致又充满人情味的代理词,为法院的最终判决提供了有力依据。最终,法院判决准予两人离婚,并依法判决了财产归属、子女抚养等问题,结束了周某不幸的婚姻生活。

  短短的一年服务期限,对很多贫困县区的困难群众而言,志愿律师好比是“匆匆过客”。有时碰上延期,有的志愿律师甚至不能完整地办完一个案子。但余涛在一年中,为当地困难群众所做的事远远超越了一个“过客”的角色,截至今年4月中旬,余涛接受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0余件。

  “虽然我到舟曲只有一年,但通过这段工作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了舟曲群众对法律援助的渴盼,一些困难群众需要我们去尽力帮助。我将继续为需要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余涛坚定地说。

  在余涛完成一年的服务期限、带着留恋离开舟曲之际,今年7月,又有一批来自北京、广东、浙江、河南的6名“1+1”法律援助志愿律师抵达甘肃,分赴甘肃省迭部、文县、康乐、古浪、肃南、和政等贫困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他们接过前任律师的爱心接力棒,让法援精神薪火代代相传。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