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头条】"一带一路"究竟让甘肃人提升了多少身价

31.03.2015  03:23
习大大在博鳌年会上的演讲话音刚落,3月2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促进改革 翻开中国地图遍地都成了对外交流的前沿 “一带一路”将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根据这份文件,已经重点圈定了18个省区,新疆和福建成为核心区。 规划重点提及多个节点城市:西安、兰州、西宁、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以下简要列出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 新疆 :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陕甘宁青 :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支持西安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内蒙古和东北 :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广西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云南 :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西藏 :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福建: 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台湾: 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重庆 :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 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白话点评 :对外开放和地理位置没关系,和思路有关系。有了新“丝路”,发展也有新思路。你住的地方借着这“一带一路”,也成了开放前沿,有没有? 人大代表谈甘肃 借“一带一路”发挥文化优势 河西走廊的历史,既是中国人的历史,也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的形成、宗教的传播、贸易的往来都是中西方交流的结果,所以它具有高度的国际传播价值和适应性。因此,甘肃文化走出去,值得期待。  黄金地段的文化引擎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甘肃的历史、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通过文化的力量寻求发展机遇的可行性。   “一带一路”提出要实现“五通”,其中有一点是实现“民心相通”,借助文化认同与沿线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多层次的交往。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表示:“我们要实现和所交往国家的共建、包容、理解、合作、共赢,需要有相互认识、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认同的过程。”   两会期间,纪录片《河西走廊》正在热播。“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文化的使者、中国的名片,因此,我们组建了国际化的制作团队,讲述一段国际贸易交往、文化交往、政治交往、宗教交往的历史。”连辑代表说,“文化认同更容易引起共鸣、方便沟通。在文化先行的前提下,甘肃实施‘一带一路’的其他战略如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等,会相对顺利地和沿线国家达成合作。”   为此,甘肃省正在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平台。这是甘肃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抓祖业,即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再现、利用等;抓事业,即让改革开放的成果通过文化惠及千家万户,特别是边远落后的农村基层;抓产业,即要把文化产业逐步打造成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   丝路明珠的光芒闪亮  丝绸之路是由一个个节点城市连起来的。在古代,这些城市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枢纽。在今天,历史传承下来的基因依然是城市发展的根基。   酒泉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不可复制的文物点1393处,其中莫高窟、汉长城、锁阳城、悬泉置和玉门关遗址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优势在全国地级市中都是少有的,所以我们在落实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规划了‘一二三四’多层面执行好丝绸之路经济带酒泉段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表示。   敦煌是整个丝绸之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城市。“我们投资3.4亿元进行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数字莫高窟’就是最大的一个保护项目。”马光明代表说,“过去游客到莫高窟里要逗留很长时间,对壁画的影响很大,游客还觉得不过瘾。‘数字莫高窟’让游客在进洞窟前,先以三维动画的形式了解400多个洞窟,再预约进入洞窟参观的时间,这样能合理安排游客参观,保护文物。”   嘉峪关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交会的一个节点。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嘉峪关市委书记郑亚军说:“嘉峪关城楼是长城沿线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建筑,我们在国家的支持下投资了20多亿元进行修缮,本着修旧如初的原则,已于2014年10月完工。”  “一带一路”建设为甘肃优势传统产业带来新机遇

  2014年5月,甘肃省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提到要充分发挥甘肃省的历史文化、资源能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为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能源、文化、旅游、农业、工业历来是甘肃的优势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省正是借助于传统优势产业打下的良好基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甘肃省张掖市近年来已逐步成为农产品出口的前沿阵地。张掖市瑞真种业有限公司从2004年成立以来,就将目光瞄准了国际制种市场,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却已与欧美、亚洲近10个国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除了制种业外,甘肃农业和畜牧业优势明显,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较强的互补性。2014年,甘肃省出口农产品3.7亿美元,增长17.31%,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94%。事实上,在甘肃省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农业只是众多传统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一带一路”拓宽了甘肃众多优势产业向西出口的大门。在兰州新区,正在打造石化、装备制造、科教研发、物流、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园区,多元化的产业聚集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正在显现。较早入驻兰州新区的兰州兰石集团,是集石油钻采、炼化设备等高端能源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2012年,兰石集团做出决定,从发展接近饱和的中心城区逐渐搬迁到兰州新区,以此为契机实施技能改造和产能提升,瞄准中亚和欧洲市场,扩大出口。

除产业项目签约外,连云港还与兰州大学、兰州新区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区域合作拓展到人才信息要素、创新发展战略等层面。目前,连云港正与陆桥沿海城市积极推动部省联席会议制度,以求在事关陆桥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抱团发声”。

图解“一带一路”,值得每位小伙伴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