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晚报总编看兰州”采访活动启动

20.10.2015  09:40

    原标题:“‘一带一路’沿线晚报总编看兰州”大型采访活动昨日启动

    第一站:兰州新区

  采访团参观兰石集团高端装备产业园首席记者马军摄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10月19日上午,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主办,兰州晚报承办的“‘一带一路’全国晚报总编看兰州”暨“重走丝路直播兰州”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30家晚报的总编辑、主编、记者共计44人首站走进兰州新区,用镜头看变化,用笔墨写兰州。

  新区的创新能力令人惊叹

  当天上午8时,采访团一行从市区出发前往兰州新区。

  抵达新区后,采访团一行先后考察参观了青岛啤酒(甘肃)农垦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科天集团水性科技产业园、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二号湖滨区、兰石集团高端装备产业园。每到一处,采访团都会仔细倾听相关负责人讲解,并用镜头记录“奇迹”诞生的过程。

  简单的午餐后,采访团新区座谈会召开,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西新主持会议,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等十余家晚报记者就招商引资、核心优势、如何做好错位发展等重大问题多角度发问。而对每一个问题,兰州新区相关负责人均给出了详尽的答复。

  采访中,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炳云对新区发展连连点赞:兰州新区的发展充满活力,突破了传统体制、思维和做法进行创新。当然了,任何企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兰州新区还应该更

  多地引起顶尖人才,这样才会产生更多高端的能够落地的创意,把创新做到极致,进而引进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更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当天,所有采访团成员情绪高涨,被荒地上崛起的这座新城深深震撼,他们不停拍照,不停提问,不停感叹。

  总编走基层新闻找亮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晚的欢迎仪式上,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兰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杨增宽代表市委宣传部、兰州日报社对各位嘉宾远道而来表示欢迎。杨增宽说,“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使兰州连接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枢纽优势更为突出,从传统的内陆城市转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希望借助媒体同仁的生花妙笔,广泛宣传兰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比较优势,让全国读者认识

  兰州、爱上兰州、投资兰州。

  “全国晚报一家亲。全国30家晚报同仁齐聚兰州,是全国晚报共同关注‘一带一路’的务实举措。”中国晚协秘书长王炳云说,“中国晚协是为全国晚报服务的平台,非常感谢《兰州晚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提供此次采访机会。今天的采访非常成功,大家都看到了兰州新区的变化,相信明天、后天的采访更精彩。”王秘书长坦言,在媒体20多年,特别理解媒体工作的辛苦。但每一位总编、记者都会深入基层,千方百计地挖掘亮点,更好地报道“一带一路”上的精彩兰州。

  兰州晚报总编辑高冲向各位晚报同仁简要介绍了《兰州晚报》的历史,他说,经过35年的发展,《兰州晚报》已形成了报纸、官网、微信、微博、客户端“五位一体”的全媒体资讯传播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新闻制造商向新闻运营商的转型。

  “没想到兰州的天这么蓝!

  “没想到兰州的天这么蓝!”大连晚报副总编王守仁是第一次来兰州,蓝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兰州大学毕业的苍梧晚报副总编王川来说,回到兰州,就跟到家一样亲切。在新区采访时,他第一时间发了条微信,“秦王川上起新城,俺的名字用上了。”王总说,别说回到兰州,就是在连云港,他也听不得别人说兰州的不好。

  以前说直播,似乎是电视的专属名词。但在这次采访中,兰州晚报新闻APP“指点兰州”以“‘一带一路’全国晚报总编看新区”为主题,对当天的采访进行了直播,引得同行纷纷点赞。同样,掌阅陕西、掌上青岛也分别以“‘一带一路’带动一个崭新兰州”、“兰州新区丝路经济新引擎”为题,对兰州新区的采访进行了现场直播。直播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有声音、有视屏,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实,只要看看这些总编们的微信,就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在直播兰州,宣传兰州。 (首席记者刘蔚霞记者张鹏伟)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