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带来多元化合作机遇 地区安全形势成主要挑战

30.11.2015  11:20

  中国兰州网11月30日消息 为期两天的巴林海湾论坛11月29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落下帷幕。在当天的议程中,与会中外专家围绕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和中东国家关系进行了讨论。本届巴林海湾论坛的主题为地区安全与商业机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海湾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中东和海湾国家的政策引起了与会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总部位于英国的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比尔?艾默特指出,目前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和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比较相像,同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艾默特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有效帮助中国应对这一现状。

  “中国将会调整其经济发展模式,调整通过加快高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来发展经济,同时不必放弃现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就像日本从没有放弃出口导向型经济那样。我认为从长期看,尽管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波折,但是我们可以期待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像日本一样成功转变。”

  来自巴林的地缘政治和战略高级研究员马哈茂德?阿卜杜拉则指出,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下跌给海湾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石油价格下跌的因素之一就是中国因经济增速放缓而导致的能源需求降低。对此,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油价的下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美国页岩气革命、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石油需求下降、石油产能过剩等等,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因素。

  “油价是供求两方决定的,中国只是需求方,那么供给方,欧佩克现在的态度依然是不减产,价格一定要看供求,中国的(经济增速)减缓并不是直线下降的趋势,因此不能太极端地说是中国导致了油价的下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海湾阿拉伯国家乃至中东地区国家提供了更多和中国合作的机会。

  “中方所提的‘一带一路’的合作,恰恰给了他们新的多元化合作的机会。除了能源,还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包括金融、航天等很多技术,应该从这个角度强调‘一带一路’和他们发展的对接。”

  阮宗泽指出,目前中东地区安全形势较为严峻,这给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阮宗泽说,自阿拉伯国家局势动荡以来,西方国家不断打着“保护的责任”的旗号,现在看是非常失败的,中国应积极倡导“负责任的保护”这一概念,在明确“保护”的目标的同时,对“后保护”时期的国家重建负责。

  “(人道)干预一定要有条件,在干预之前要想好干预的目的是什么,干预过程中是否会遵守有关协议,是不是在乱用武力,还有干预之后怎么收拾摊子,是一拍手走掉,把烂摊子留给当地民众百姓,还是同样负起责任,帮助国家和社会进行重建。”

  资深外交官、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时延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在阿拉伯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

  “对于这个(阿拉伯)地区的动乱,我们不介入,不干涉内政,同时我们劝和。我们的立场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同时也是符合国际原则,受到(国际)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