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一品”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29.04.2015  03:59

    家住七里河区土门墩街道河湾堡社区的张陆萍老人,因为肢体残疾吃饭总是随便对付,社区在了解到她的这一困难后,特地安排了助老员为她送餐上门。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将张阿姨喜欢吃的菜品、口味和饮食禁忌记录下来,每天按时将热腾腾的可口饭菜送到她的家中……这只是湾堡社区打造的“五送一回归”服务的亮点之一。今年以来,在整个土门墩街道,在“心系社区,服务群众”这一主题引导下,辖区五个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街居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一居一品”社区,以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着力点,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积极探索街居发展新模式“一居一品”精彩纷呈

    今年以来,土门墩街道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与推动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全力引导各社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致力于打造“一居一品”社区,以具体化、多元化、常态化推动特色党建创建活动。进而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改善群众生活,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强辖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目前,该街道创“一居一品”社区已取得显效。

    不久前,在西津西路社区,两支广场舞舞蹈队因为争抢活动场地发生矛盾,即将引发肢体冲突,社区调解员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小区物业办公室进行调解,心平气和的调节赢得了双方的认可和满意,大家立马坐下来友好协商。“这一切都是社区‘舒心调解室’的功劳。”一位广场舞爱好者如是说。据介绍,通过调解室的建立,该社区已形成“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发展。还专门成立办公室接待调解群众来访,并制作调解室牌匾,制定调解室专线电话,印制专属名片,配发红袖章,提升辖区居民对舒心调解室的认知度。

    此外,在兰通厂社区,结合支部年轻党员多数在外打工的实际,支部适时开设“周六课堂”,把学习从口号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同时,把“周六课堂”搬上互联网,通过微信、QQ群开展网络在线学习。近期,社区又扩大“周六课堂”辅导范围,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门别类的学习,将再就业培训、养生保健知识讲解、书画培训等纳入课堂范围,使老中青少居民都能在“周六课堂”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社区”的影响力。

    建西西路社区则致力便民服务,建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围绕小区内的文化小广场,打造了“爱心超市”、便民金融点、便民美发店、棋牌室,建成了“一刻钟服务圈”。针对社区辖区范围内未设立银行,居民缴纳医保和办理银行储存业务不方便的问题,通过多方协调合作,在社区广场建成了兰州市首家社区便民金融服务点——甘肃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便民服务银行。土门墩社区则全力打造“居务大厅咨询台”,当班专干站立接待群众,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腿勤,穿梭服务于群众之间,给群众以热情、高效、专业的“迎送群众、业务咨询、调解争议、维持秩序”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河湾堡社区积极打造了“五送一回归”品牌。为积极应对辖区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进一步完善社区助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社区依托虚拟养老平台,开展“五送一回归”活动。“五送一回归”,即:一是送餐服务。二是送精神慰藉。三是送健康。四是送关爱。五是送文化知识。一回归就是要将养老助老服务网格化,以网格为单位开展,由网格员牵头,使服务细化,回归到党建区域化上来。

    致力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为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好的服务于民,近两年来,土门墩街道不断强化为民办实事理念,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在5个社区分别建成了邮政便民服务站。为解决辖区群众离各缴费点较远困难,本着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开办了代缴费、包裹信件代投、报刊订阅、航票销售等业务,体现了社区的服务功能,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零距离”。同时,通过邮政便民服务站投递的一张报、一封信,拉近与居民距离,成为全街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更是街道社区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的“微窗口”。

    今年,街道为辖区党员赠阅一份《兰州日报》,发挥了党报把党员和组织关系拉近的效果,进而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职能,增强社区归属感。并使社区党员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利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社区贯彻落实,为街道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街道还为困难群众赠阅一份《兰州晚报》,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并能充分了解国家政策,让居民群众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