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死不起让人徒生叹

01.04.2015  03:26

前来祭祀的市民

资料图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将至,在人们缅怀逝去亲人的同时,殡葬行业再一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殡葬暴利这一敏感词汇在每年的新闻报道中都会出现,那么,这被称为“一条龙”服务的殡葬行业为何扑朔迷离?市民又为何感叹“死不起”?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首席记者桑杰才让实习生胡涛郭敏张桓铭文/图

    A

    调查

    殡葬“一条龙”服务稍微上点档次就得3万元

    据兰州殡仪馆工作人员刘师傅介绍,“一条龙”服务的具体流程包括:穿衣、化妆、消毒、抬尸、火化、安葬等服务项目。刘师傅说,如果人在医院的话,从穿衣服、化妆、家里搭灵棚到敛棺、火化、安葬,服务项目都一样;搭建灵棚需要花费400元左右,火化则需要600—700元,寿衣300—400元。这样算下来,一般都会花费上千元左右。刘师傅说,这还只是普通的消费,一般根据顾客的经济条件和特殊需要,殡仪馆还会推出其他殡仪服务项目,如护灵、背景乐、摄像和主持等,具体收费又不一样,这样下来费用至少也要上万元。

    送别亲人最后一程后,要进行火化,一般会根据预订的时间进行。在这之前,家属需要预订告别礼厅、怀念厅、追念堂,准备挽联、照片等,这中间的利益链条更是环环相扣。接下来就是骨灰安放了,包括选择骨灰盒以及存放。

    当记者问及殡仪馆的骨灰盒价格时,刘师傅称大部分在2000元到3000元间,稍微好点的在4000—5000元左右。刘师傅还透露,殡仪馆的盒子都是明码标价,而外面卖的盒子假的太多。虽然外面卖的盒子可以带进馆内,但是如果骨灰盒要存放,必须购买殡仪馆内的产品。刘师傅补充道,整个殡葬“一条龙”服务下来,再怎么也要1万多元,稍微上点档次就需要3万元左右。

    B

    走访

    寿衣、骨灰盒价格节节攀升

    寿衣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呢?记者走访了兰州殡仪馆附近的几家寿衣店。在距离殡仪馆不到百米远的一家寿衣店,售货人员介绍说,他们都是批发价,一般的寿衣在300—400元左右,质量稍好的在1000元左右,这与殡仪馆的价格相比显然高出许多。当然不排除有更高端的寿衣,其中的利润更是一个不可莫测的数字。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因为缺少行业标准,部分殡葬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还巧立名目设立额外加收费用的项目。据了解,殡葬行业利润最大的产品是骨灰盒。除了经济型的骨灰盒外,一般的骨灰盒售价还是比较高的,为什么一个骨灰盒差价会如此之大呢?据一位业内人士说,骨灰盒因为材质差异,价格差别不小。一般的骨灰盒分为红木、紫檀木以及白玉石头;普通的红木在1000元到2000元,较贵的紫檀木则在5000元到8000元。据了解,部分骨灰盒的材料来自东南沿海一带,但当记者追问具体出处时,他却又闭口不谈。

    C

    现象

    墓地价格贵过楼盘

    如今,殡葬业服务都是市场化运营。这样的一种模式确实提升了殡葬业的服务质量,但是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模式其实仍然是半政半企的半市场格局,其实质是一种行政垄断性质的授权经营,殡葬业市场主体大多都是民政部门的下属企事业单位。在这样一种殡葬“一条龙”的服务体制下,殡葬业的公益性逐渐被私营性所取代,其中所隐藏的殡葬服务费用以及增收额外服务费用,就会呈现出“水涨船高”的趋势。

    王女士向记者透露,她和丈夫从事墓地销售工作快十年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墓地价格都在2万到3万左右,一种长1.35米、宽2.0米的平板墓地也高达1.98万元,每平方米单价差不多和房价旗鼓相当。记者还了解到,还有一些墓地,价格多在1.5万到2万元区间,差不多为市区楼盘每平米单价的数倍,利润相当可观。近几年来,部分墓园推出了普、中、高档中式墓、连体墓、现代艺术墓等墓型,多样化的墓型给了大众更多的选择。但形式虽新,价格却居高不下,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叹“死不起”!

    D

    说法

    让殡葬行业回归服务本质

    为什么会出现殡葬行业广泛遭到社会诟病这一现象?就此,记者采访了西北民族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他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殡葬行业也就成了民众关注的话题。

    首先,由于社会对殡葬行业存在既有的刻板印象,导致类似“暴利”等词汇成为了堵在公众心口上的一道坎。其次,殡葬行业目前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政企不分及行政性垄断手段依然支配和主导着整个行业。譬如,墓园、墓地要行政审批,还存在审核不到位、制度和管理不合理等现象。当然,对于殡葬行业是否属于社会公共服务仍存在争议,这中间的限制也使得民间资本无法进入;而对于是否让民营资本参与,突破垄断行业的限制,暂时还没实质性进展。另外,政企不分导致出现诸多问题,如上面的政策往往遭遇下面的对策、名目繁多的收费,已然不是政府定价或是实施免费就能控制得了的,换个名字继续进行高收费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举例而言,政府说要免“存放费”,他们就要收“抬尸费”;政府说要免“接运费”,他们却要收“化妆费”……凡此种种,举不胜举。加上国人故有的厚葬观念,再辅以“不花大钱就是不孝”的社会观念,即便是明知那里就是“宰人”的,似乎也只能送上门挨宰。所以说,仅靠红头文件治理,而不进行壮士断腕式的改革,永远敌不过一个带有垄断性质的政企不分、半服务半市场的丧葬体制。众所周知,无论是医院的太平间,还是民政部门垄断的殡仪馆与火葬场,基本都处于半行政半企业、半公共服务半营收的现状中,政企不分外加垄断经营,让本来就应该是属于公共服务的殡葬业成为了部分群体赚取巨额利润的平台和工具。

    这位教授还表示,政府要鼓励和倡导公众科学、文明的祭拜,市民也要形成科学、文明的祭拜思想。对于传统思维中‘爱面子’的观念,要适应社会变化,及时转变,真正地做到文明、环保安葬与祭祀的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