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一切为了人民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29.06.2016  12:03

——我校实习学生张万国等参与“3·13”突发事故抢险纪实

 

习习江风,温润宜人;浩荡江水,平静舒缓。辽阔的江面上,薄雾萦绕,船舶往来不息,一派繁忙。6月1日,笔者站在“长江三大矶”之一的城陵矶江边码头上极目远眺,细雨霏霏中烟波浩淼,大江奔流,蔚为壮观。

然而,就在不久前,在这里却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重大险情歼灭战:3月13日,中海油湖南销售有限公司岳阳油库码头附近的长江水面上,一艘船号为“宁高鹏3368”的装沙船,在油库码头前方调头过程中不慎撞击上油库码头的趸船,导致码头趸船及钢引桥严重错位,从而引发输油管线的金属软管破裂、燃油渗漏,动力电缆断裂短路迸出火花,并引燃了钢引桥调步车末端的防滑棕垫,火苗距离柴油泄漏点不到一米……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岳阳油库工作人员、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习学生张万国等同学挺身而出,果断处置,连续奋战23个小时,展开了一场保卫油库、遏止特大事故发生的战斗。

快速反应  果断处置

初春傍晚的长江岸边,气温冰凉,寒气袭人。3月13日18时21分,岳阳油库码头当班人员张万国和樊捷频同往常一样,整理完当天值班情况记录,正在趸船控制室内边翻看公司的操作规程边盯着仪器。突然,“”地一声巨响,接着趸船便剧烈地摇晃起来,放在桌子上面的手电、对讲机等物体倾倒、滚落,他们也险些被晃倒在地,监控视频也瞬间黑屏,他们即刻意识到:出事了!张万国扶着桌子勉强站稳,便看见钢引桥的立柱开始嵌入趸船顶棚,甲板上的管线都移位、变形了。两人快速穿戴好救生衣物,抄起对讲机冲出控制室查看,发现一艘满载的运沙船,从上游侧前方非航行水域过来猛烈地撞到了码头趸船西侧,趸船和架在趸船上的钢引桥严重倾斜移位,连接输油管道的两根金属软管被拉裂,已经有燃油不断往外渗漏。险情来袭,刻不容缓。张万国立即打开对讲机呼叫调度,汇报趸船被撞,燃油泄漏,随即就近取材,利用消防沙、吸油毡等物资对漏在甲板上的油品进行围堵,防止泄露油品更大的区域蔓延。樊捷频立即将金属软管两端12个阀门关闭,切断泄漏油源。

18时23分左右,正在围堵油品的张万国发现,调步车末端动力电缆已被拉断,电线因为机械咬电路短路而开始冒出零星火花。突然,电线突然爆了一下,迸射出的巨大火花引燃了下方的防滑棕垫,火苗不断向距离不足一米的柴油泄漏点漫延。他立即用对讲机报告火情,在得知并确认码头电源已经断开后,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通过趸船右侧的通道,抓起8kg干粉灭火器,边往着火点跑边拔下保险销,迅疾而准确地对准火苗连续喷洒。

18时24分,火苗被完全扑灭。从发现火星、到起火、灭火,短短的一分钟之内,张万国果断正确的处置,防止了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油库工作人员说,如果不能及时将火扑灭,后果不堪设想,整个长江江面都有可能成为一片火海,将对油库周围的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图为张万国同学) 

当张万国向笔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到:“作为一名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很清楚油品着火的后果”。他貌似轻松地说,险情彻底排除后他也感觉到有些后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根本没想到跑到安全的地方,就想着赶紧灭火,这是他应该和必须做的。

临危不惧  冲在前面

油库调度刘伯乐接到张万国的报告后,立刻启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拉响了警铃。油库值班领导柴锁宁马上赶到调度室指挥抢险救援。库区当班人员、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生冯成浩和同事黄庆吉、夏辉军听到警铃后,意识到输油码头出事了,便火速赶赴码头增援,并同时切断了爆炸危险区电源,库区停止所有作业。

由于连接码头和库区的钢引桥已经错位,位于西侧的人行通道与引桥、桥栋之间裂开了近两米的距离,下面就是滚滚江水,赶到引桥的冯成浩等人不假思索、全然不顾安危,使劲全力从桥栋跃上了引桥,火速向趸船奔去。

18时23分30秒左右,冯成浩等三人赶至码头,立即会同张万国等人用泡沫覆盖泄漏在船甲板油品,并再次确认钢引桥上的截止阀已经全部关闭,协助处理现场泄漏的油品,布设围油栏防止油品流入江中扩散,防止江水污染。

18时24分,油库领导等带领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习学生翟显森、刘玉川、金万霞、罗涵俣等油库工作人员赶到趸船现场。他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虽然阀门已经关闭,但拉裂金属软管内残留的柴油还在继续泄漏,已泄漏在趸船甲板上的油品仍存在很大的火灾风险,需立即转移处置。同时,钢引桥锚固已被拉断,趸船受到巨大撞击移位后,锚链也可能已经被拉断,趸船失去原来的稳定性,随时可能发生继续漂移,拉动钢引桥坠入江中,导致引桥上的6根管道被全部彻底拉断,残存在管道内约20立方米油品随时会发生更多泄漏,或意外起火,或流入江中造成恶劣的环境污染。情况万分危急,需立即清理引桥上管道内残留的油品,并对趸船进行临时锚固。

截止19时10分,油库抢险人员将泄漏在趸船甲板上的油品全部回收。

危情不除,鏖战不休。在连续23小时的岳阳油库险情事故处置过程中,来自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6名90后同学,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工合作,不分男女,不怕脏累,不计安危,穿着单薄的工作服,在夜晚江边的寒风里个个冲在前面,参与了救险的每一个环节。在他们身上,彰显了当代90后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表现突出  赞誉不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关头,彰显真才实学。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岳阳油库领导多次提到一个词:“品质”。他们说,兰州城市学院的同学们品质非常好,成长很快,很有责任心,有担当,勤快积极,态度端正,在实际工作中能主动学习和思考,中海油有这样的员工,确实感到比较欣慰和自豪。

(左起:李振兴、刘玉川、张万国、翟显森、金万霞、冯成浩) 

调度梁萍(右一)讲解油品出库单填写技巧

 

在此次突发事故的处置过程中,无论是沉着冷静、应对得当,将可能引发特大事故的起火迅速扑灭的张万国;还是不畏不惧、挺身而出,在听到警报警铃后第一时间冲到现场的冯成浩,或是积极主动,奋勇争先,后续赶到现场参与救险的翟显森、刘玉川、金万霞、罗涵俣,都体现出了兰州城市学院优秀的人才培养水平。

正是由于张万国及时将险情报告给值班室,并迅速扑灭火源,才为后续救援抢险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将损失降到了最小。如果处置不力,后果则不堪设想。参与此次事故处置的兰州城市学院的6名同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蛮全面、蛮扎实,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表现得非常优秀。油库负责人说,“冯成浩是负责计量的,称职尽责,如果他心存杂念,心存私利,将会给油库带来巨额损失,但是他能力强,品质好,我们把他放在这个重要岗位上,很放心”。“在抢险当晚,翟显森本来是休息的,可他一直在现场忙碌,由于他第二天还要正常上班,我两次让他去休息,他都不肯去,依然和同事们一起奋战。

油库党支部书记说,这些孩子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是等着领导安排,而是主动干,抢着干。在省公司和油库组织的各类竞赛、演讲和文体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岗位责任感,品质非常好。他说,因为出差,梁萍同学在事故发生时没有在现场,但这个女同学也非常优秀,踏实勤奋,靠得住,用得上,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已经经历了多个岗位的锻炼,都能胜任,干得非常出色,成为该油库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调度员。,

笔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岳阳油库实习的10多名同学,在经历了初步的岗前学习后,都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成为了油库的骨干。为了能尽快掌握工作内容,翟显森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件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每一件物品的排放位置、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都记下来,烂熟于心。5月5日到达的6名实习同学,上岗前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清洁库区场地,他们顶着烈日,忍着高温,不一会就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丧气,依然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岳阳油库的领导们真诚地说:“感谢兰州城市学院为我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员工。

  安全至上   实景”培养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是兰州城市学院的校训,是学校前身之一——培黎石油学校创办者、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艾黎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震岗告诉笔者,该学院的学生之所以能在此次事故中表现得如此优秀,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并不是偶然的。一直以来,该学院在教学育人过程中,极为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建立并长期坚持五项机制,即关爱机制、激励机制、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了和学生家长、学院领导与班级的两个联系制度,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管理。因为是工科学院,他们要求在教给学生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他说,一个学院有两条“生命线”,一条是教育质量,另一条是就业,出口不好就没有入口,但这两条生命线都是由安全来保障的,安全压到一切。在日常的教学和实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和指导老师也不断地进行强化专业培训,让同学们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主任杨斌告诉笔者,该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一优三强”,即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积极营造“实境”性学习情景,针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力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学习与工作、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在实训过程中,专业教师尤其重视安全教育,每一次的生产实习,学生到企业一线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所以学生的安全意识非常强。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12年的叶稚箐老师是张万国的班主任。她说,张万国在校期间表现得很优秀,头脑清晰灵活,善于发现问题,做事比较决断,非常好问,对自己的未来有计划,有打算。叶老师举例说,张万国在早在新疆鄯善一家石化企业安全科实习时,就能及时发现该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想办法尽力消除这些隐患,颇受当时单位负责人的赞许。她说,学院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瞄准专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养,从小事、从基础着手,将安全意识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刻意培养他们细心细致、吃苦耐劳的能力。像冯成浩、翟显森等同学,都比较突出,积极上进,踏实可靠、任劳任怨,在校期间就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工作踏实、适应能力强,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专业基础扎实,对新工艺、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强,对油气储运工程设备的操作规范的把握准确,对生产工艺流程的理解和操作到位,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是众多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学生的一致评价。李震岗告诉笔者,就在几天前,中海油湖南销售公司还打来电话,指定要接纳12名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到该公司工作。

在这次岳阳油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张万国、冯成浩、翟显森、刘玉川、金万霞、罗涵俣等6名同学在险情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奋勇争先、表现突出,受到了中海油湖南销售有限公司的嘉奖。公司领导说:张万国等兰州城市学院的实习生和毕业生,在此次事故处置过程中的堪称“英勇”,他们能在危急关头,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机智勇敢,正确处置,积极参与抢险工作,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