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关注】甘肃一公益艺术班:给特困家庭免费上课

03.11.2014  10:35

    原标题:零度关注 每周两小时他们因公益而改变的生活

    吉他班的孩子们在上课。 西固区22街社区供图

    社区组织孩子给戴丽娟老师过生日。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每周两个小时的艺术课,将许多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改变。有人由此而生出梦想,有人由此而感到温暖,也有人由此而收获助人的乐趣和意义。这个社会,则在这种蓬勃生长的公益力量中延伸出许多的美好和希望。

     那一刻我忽然就觉得,这不是天上掉下来一块馅饼,正好砸在了我们家头上嘛!

    10月的最后一天恰逢周末,但家住西固区的涛涛家却没有周末应有的舒缓节奏。在急急忙忙吃完晚饭后,12岁的涛涛就在姥姥的陪伴下,背着吉他出门了。来到西固区福利路街道22街社区的活动室时,一起学吉他的其他7个小伙伴差不多都已到齐了。老师还没有来,涛涛准备好自己的琴架和琴谱,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等着。

    70岁的姥姥轻声地和其他几位家长打招呼,在孩子们学吉他的这一年中,几位家长也早已相处得熟稔。

    “若不是因为社区办的这个班,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想让孩子也学一门艺术特长,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啊!”在等老师的间隙,涛涛的姥姥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涛涛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都是残疾人,母亲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完全没有劳动能力,全家每个月就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涛涛自从出生,就由姥姥一手带大。

    “孩子特别乖,特别懂事。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每天早上自己起床煮方便面,就为了让我早上多睡一会。”说起涛涛,姥姥的眼泪泫然欲滴。12岁的涛涛不仅会做家务,能照顾母亲的生活,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可因为特殊的家庭,再加上经济困难,平日里难免会受到一些委屈,因此孩子的性格特别内向,甚至常常对周围的人怀有严重的抵触情绪。

    “我也没有办法,有时他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也不愿意和我说。”姥姥虽然知道孙子内心苦闷,却苦于无力开解。直到去年12月初,姥姥接到22街社区主任李霞的电话,说有一个免费学吉他的机会,问涛涛愿不愿意学。

    “我从来没遇上过这样的好事,觉得不可能,就拒绝了李主任,我说李主任算了吧,我们这样的家庭,连一把琴都买不起,还怎么学呢。结果李主任说,不用我们买,琴会配给孩子的。”挂了电话,姥姥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带着涛涛按约定的时间去社区活动室上课,果真有一位姓李的老师免费给孩子们上课。在学了两周的常识之后,2013年12月27日,涛涛免费领到了一把属于自己的吉他,而那天,刚好是涛涛11岁的生日。

    “我从来都没有看到孩子那么高兴过,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不是天上掉下来一块馅饼,正好砸在了我们家头上嘛!”此后的一年里,每周五晚上,涛涛便在姥姥的陪伴下,风雨无阻地来22街社区的活动室上课。从最初简单的指法,到后来的曲谱,涛涛的琴技在一点点进步。同时,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身边也开始有了朋友。

    8岁的晨晨就是涛涛的好友之一。虽然有着4岁的年龄差距,但是在一起学琴的一年时光里,两人已要好得宛如兄弟。晨晨同样来自一个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这个只有8岁的孩子,说起话来有一种脆生生的早熟:“我的好多同学都在外面学弹琴,学跳舞,我心里也想学。”但是这个念头,晨晨却从来没有跟妈妈提起过。

    “我知道现在只要条件稍微允许一点,大部分孩子都会去学一两项特长,我心里也很着急,可是没有那样的能力啊!人人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像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哪里有什么起跑线。”晨晨的妈妈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妈妈都为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自责和煎熬着。

    晨晨是和涛涛同时进入学习班的,在经过了一年的学习之后,性格内敛的涛涛会说:“弹得还行。”而活泼的晨晨则会大声宣告:“我会弹的曲子最少在10首以上!”与此同时,两个孩子也分别有了不同的梦想,涛涛希望自己的琴能练得再好一点,然后得到一个机会,让那些曾经嘲笑和欺负过他的人们大吃一惊,而晨晨的梦想,则是“我要好好练琴,等我长大了,也去教许多和我一样学不起琴的小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