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金融家的五彩心路

11.08.2014  11:24

 周路的人生之路,与这不平凡的时代同步,因此十分精彩和丰厚。

  在32岁至 57岁间,周路共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近30篇,这些文章的内容紧扣金融这一主题,涉及对外开放、西方金融、金融创新、区域金融、全球竞争、金融历史等诸多领域,其中有理论研究、业务研讨、考察散记、建言对策、历史钩沉和金融述评,题材十分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周路几乎毕生供职于 中国银行 ( 601988 , 股吧 )间,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和建树贡献。文章汇集中,插入许多丰富珍贵的历史照片,将周路风华正茂、精彩洋溢的人生瞬间,一一定格下来,与文章形成良性互动,似一幕幕生动的影像,在读者面前展示回放,不断撩动着你的情感,形成共鸣与回忆。最精彩的当属题记,在每一篇过去发表的文章前,周路都要从当下的视野作出评述,这是全集的精华所在,其中不乏醒世通言,经典名句,让人掩卷之余,思索感慨良久,真切体会到此文集的厚重。

  周路是一个真诚的人,真诚得几乎让人落泪。或许,这就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一代人的共性吧。文革中,周路16岁便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在炊事班长的岗位上也能兢兢业业。复员后去工厂,因为那时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恢复高考,积极响应祖国召唤,以初中学历在恢复高考第一年考进著名的 上海 财经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从此与之结下一生之缘。工作不久,组织动员援藏,周路又义无反顾报名,经选拔后只身赴藏,走时,新婚才两个月。扪心自问,当下又有几多人能如此举重若轻,这需要何等的真诚、勇气和牺牲精神。

  周路是个善于学习思考之人。所选文章中的所思所论,至今读来仍让人受益匪浅。援藏,有了《论 西藏 的对外开放》论文;获得艾伯特基金会访问学者身份赴西德考察学习,才有《不妨借鉴西德市政债券》系列考察报告;赴 美国 考察,又写出《自助银行能否走俏》的探索之作;入世在即,又催生出《战略创新,中国金融业入世对策》的系列论述;美国次贷危机,牵出《次贷危机,不利可化有利》的专业财经时评。坚持学习,善于思考,紧扣实际,贯穿于周路整个职业生涯。

  有限的文章,仅是一个视角,以窥周路长期重要金融实践活动的全貌。归纳起来,善于应对挑战、解决实际问题、与时俱进才是周路身上最为闪光之处。在他担任分行部级领导期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上海加速发展之时,建设涉外宾馆、建首条地铁、建现代化钢厂、建大型船舶,每一项都是新课题、新挑战。走上分行领导岗位,面对浦东开发开放之巨变,中国入世在即,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成功同在。面对计划与市场、专业与商业、管制与放手、加速与保守间的争论和纠葛,周路沉着冷静,顺势而为,排除万难,带领全行走上一条改革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不得不提的,是勇于担当。当年在分行行长任上,周路肩负着收回外滩中行大楼的历史使命。巨额土地出让费、总成本超过建新楼,每一个问题都能成为完成使命的拦路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争取到巨额土地出让金“先征后退”的政策后,又面临上报总行与否的抉择。上报,回收可能搁浅;不报,风险责任自担。最后,选择了不报总行由分行自主决定缴纳,在一天内完成交纳和退还的流程,终于完成百年中行大楼顺利回收的精彩之举。担当、坚持、智慧,缺一不可。周路的担当,不仅是中行事业上的担当,更有个人境遇的担当,担当之下仍我行我路,且歌且行,让熟悉他的朋友们敬佩。于是,周路才颇有感悟地写下这样一段自信的经典之句:

  “黄浦江水日夜奔流,潮起潮落,这座忙碌城市的匆匆过人,还记得那些为这座城市描下重彩的故事吗?忙碌与匆匆也许是时代特征,从历史上看所有人都是匆匆过客,但就是这些历史的片段构成了历史的天空,对历史的天空是需要抬头仰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