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科技行走在基层(二)——省科技厅在渭源县示范黄芪优质高效栽培及现代化加工技术
甘肃种植中药历史悠久,其中定西以药乡著称。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但古老药乡的中药产业发展却“小、弱、散”,种植中药材的地区多为国家贫困县,数量众多的药农家庭仍处于贫困线附近。探求一条适合中药产业发展新路,改善群众生活收入水平,是目前甘肃县经济发展中迫切的难题之一。
2017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提升科技支撑,推动陇药发展”的精神,省科技厅结合科技创新推动陇药产业发展、科技助推脱贫攻坚等工作要求,积极采取措施,组织专家开展调研,在我省中药材主产区定西市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认真分析论证,决定在渭源县示范推广“黄芪优质高效栽培及现代化加工技术”。
省科技厅选择优势企业,以科技项目形式实施“黄芪优质高效栽培及现代化加工技术示范与推广”,引导广大药农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保证药材品质和产量,确保道地药材品牌优势;通过工厂化初加工和精加工,规避农户小作坊加工,保证药材加工质量,确保药材不污染药效不损失,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示范推广,普及科学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从而以一个品种带动其他中药材大品种的种植和加工理念,改变中药材“小、弱、散”现象。
按照科技厅实地调研、定西市推荐、专家实地考察以及专家组会评审结果,最终遴选由有种植基础和加工基地的甘肃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有种植技术研究优势的甘肃农业大学共同在定西市渭源县实施“黄芪优质高效栽培及现代化加工技术示范与推广”民生科技项目。
该项目聚焦成熟技术的示范推广,面向广大中药材种植户,针对中药产业种植生产环节,尤其是通过推广示范黄芪趁鲜加工技术,解决以下影响中药材品质的问题:一是解决药材在传统加工进行洗涤、软化、二次干燥等加工程序,省略了加工的闷润环节,杜绝了闷润过程的有效成分流失,保证产品的含量;二是通过中药材气调养护技术的推广,替代了硫磺、磷化铝熏蒸等传统中药材养护方法,解决中药材在仓储过程中常发生的虫蛀、霉变、氧化变色、变茬等储存问题,保持中药材良好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三是推广阳光房晾晒干燥技术,通过自然晾晒保证有效成分充分转化,提高产品质量;建设黄芪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实现黄芪种植、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可追溯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优质高效;四是通过项目的实施,申报一种黄芪中药精制饮片生产技术发明专利和制定黄芪生产技术标准来规范黄芪全产业链的创新持续发展,提高黄芪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五是并研究开发以黄芪为主的小包装饮片、精制饮片、超微饮片和补气茶等高品质黄芪系列产品,优化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项目选择渭源县莲峰镇团结村、天池村,辐射推广到路园镇、清源镇、祁家庙乡和锹峪乡等4个乡镇为示范点,示范标准化种植黄芪600亩,推广种植黄芪3000亩;育苗示范基地80亩,每年向渭源黄芪产区提供优质高效的黄芪种苗;每年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技术、机械化种植采收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分级技术等;项目技术人员将制定渭源黄芪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预计项目的实施,将促使黄芪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步提升,相应将实现药农经济效益增长,还将解决近年出现的良田荒芜问题。经测算,按照示范技术种植黄芪,每亩地能节约80%左右的人工成本,即节约人工成本860元/亩左右;预计示范基地亩产将达300公斤,亩产值6000元,亩增收2000元;可安排80多个富余劳动力在生产加工岗位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
“黄芪优质高效栽培及现代化加工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民发展的观念,辐射并带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革新和规范化生产,将科技创新主动融合于中药材的生产加工,融合于陇药发展的支撑体系,实现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的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