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农民寒冬麦草下“掘金” 古法种植韭黄留住乡愁

15.12.2019  22:52

  中新网兰州12月15日电 (杜萍 杨艳敏)“你看这个韭黄茎如白玉、叶如黄金,营养丰富,香脆可口,是冬季时令美味臻品。”14日,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街道张家大坪村举行第二届韭黄开镰丰收节,该区区委书记雒泽民在田间地头现场推介韭黄,为韭黄做起了代言人。

  韭黄,作为冬春季的一种时令蔬菜,以它独特的辛香气味而成为北方冬至、春节等时节包饺子的首选材料。而兰州种植韭黄已有数百年历史,“兰州韭黄”,以其茎粗叶壮,色纯黄透亮,味道鲜美而被誉为“韭黄之首”。因其生长时被麦草覆盖,韭菜叶形成“自然卷”,挖出后再经过日晒天然上色,又被称为麦草下的“黄金”。其中尤以张家大坪韭黄最负盛名。

兰州种植韭黄已有数百年历史,“兰州韭黄”,以其茎粗叶壮,色纯黄透亮,味道鲜美而被誉为“韭黄之首”。 杨艳敏 摄

  张家大坪位于黄河之滨、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古村落。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韭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当地农民采用“麦草覆盖”的传统古法种植模式培育的韭黄,被中农科院专家誉为“全国品质最好的韭黄”。

  雒泽民说,张家大坪村完全保留了传统的村庄风貌,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韭黄,具有传统文明样板保护价值。“‘久久归根’,传承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这里有我们浓浓的乡愁。”

割韭黄首先得把厚厚的麦草草帘揭起来,再把草挑出来,然后把沟里的土挖出来,露出韭黄根茎,用专用镰刀收割,抖土分拣后,最后捆扎放在地头进行一两小时“日光浴”,就会显得“金黄灿烂”。 杨艳敏 摄

  冬至前夕,张家大坪村的无公害韭黄种植基地迎来了收割季。14日上午,天气晴好,随着一声“开镰喽”,种植户们井然有序的揭草帘、挑草、挖土、割韭黄。“冬闲”变成了“冬忙”,村民王桂云和邻居们相帮着割韭黄,争取一天割完一块地。

  王桂云嫁到这里十几年,现在已对种植、收割韭黄流程熟稔于心,“虽说今年韭黄的价格有些低,但是三亩多的地,从年初开始卖韭菜、韭苔就能收回成本,现在的韭黄就是‘纯收入’,虽然忙了一些,但干劲足啊。”王桂云麻利的捆扎着韭黄。

这种韭黄古法种植的模式需要集体协作来完成,图为村民正在捆扎韭黄。 杨艳敏 摄

  据张家大坪村村主任张惠鹏介绍,进入深秋后,等韭菜干枯了,把油渣埋到地里,再盖上麦草,既滋养土壤,也发热保暖。韭黄在生长的过程中,韭叶卷曲在麦草空隙间。这种古法种植模式有育苗、倒茬、埋油渣、压麦草等20多道程序。而割韭黄也多达7道工序,首先得把厚厚的麦草草帘揭起来,再把草挑出来,然后把沟里的土挖出来,露出韭黄根茎,用专用镰刀收割,抖土分拣后,最后捆扎。

  张惠鹏说,村里今年韭黄种植接近700亩,相关单位为该村聘请专家,专门指导村民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现在亩产最高能达到3000多斤。韭黄成村民增收的一个主导产业,收入的80%左右都来自韭黄的收入。为让韭黄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当地建成了无公害韭黄种植基地,成立了张家大坪韭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金凰后”品牌。目前正在跟电商进行沟通合作,争取实现线上线下都能销售,“要长远发展下午,一定要走品牌路线

图为航拍的村民收割韭黄。 杨艳敏 摄

  合作社依托多年的韭黄栽培经验,采取分散生产,统一品种、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的“一分四统”合作模式和“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技术部门+合作社+农户”“特色产品+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为社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全方位服务。

  西固区区长芮文刚介绍说,近年来,该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农业发展扶持政策,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乡村旅游稳步发展,富民产业提质增效,全区农村经济呈现出动力强、形势旺、后劲足。(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