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黑”是官僚主义冒出的傻气
哈尔滨2日一仓库发生火灾导致5名消防员死亡后,该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发消息公布基本情况,全稿585个字,其中领导“高度重视”“做出批示”“紧急部署”部分占了258个字,多名领导的名字和职务都在文中出现,而牺牲消防员的名字都没有写出。该稿件迅速遭到网上舆论的炮轰,哈尔滨市官方的整体形象因此遭受负面影响。
各地出了事故后,官方的情况通报和新闻稿往往突出领导“重视”和对紧急处置事件的“指挥”,这已成为相当固定的“党八股”格式,各地在做这类发布时,几乎不会有谁对它的实际效果进行思考。“平安哈尔滨”这次的突兀实际是对这种套路做了较为极端的发挥罢了。
时代早就变了,舆论的多元化格局已成事实。官方不再是信息的唯一发布者,而成为舆论场上的信息源头之一。官方的舆论环境并不好,舆论场上批评官方的热情很高,官僚主义几乎面对着将其漫画化的舆论“自动反应机制”,官方机构和媒体较为出格的表现都很容易被这个“机制”捕捉住,并遭放大,成为对官方形象的“高级黑”。
最典型的“高级黑”往往涉及以下领域,官员乱说空话套话,不恰当的亲民秀,自我表扬,向上阿谀奉承,搞虚假自我展示露馅等等。可以看出,它们基本属于官僚主义大的范畴,而官僚主义是最容易被发现、识破,并且嘲讽起来也最容易获得戏剧性效果的官场表现。
从以往官方习惯的工作机制讲,“平安哈尔滨”犯的不是什么大错。它的小编可能经验不足,审稿的官员或许不了解网上舆情,他们大体按照往常工作程序做事,只是“没把握住分寸”。但互联网舆论场可不这么看。
这么突出领导,被一些批评者认为是在帮着领导“开脱”,只写出多名领导的名字却无一名牺牲消防员的名字,被一些人解读为“不重视生命”。哈尔滨的情况未必一定是这样,但不能不说,各地基层出事时突出当地领导亲临指挥的报道方式,的确有些能看到帮他们开脱的影子,至少公众这方面的印象是强烈的。
效果明明不好,一些地方出事当地的通报还那样做,说明一些官员最重视的或许不是老百姓看了报道怎么想,而是什么样的通报最有利于他们对上交代和渡过难关。
“高级黑”一旦形成,其结果不仅是地方当局的“自黑”,还会殃及官方的整体形象。必须指出,政府公信力是社会治理最宝贵的资源,而这个资源当前几乎没受到系统性的保护,对它的损害大体可以不受处罚。目前并不存在保护政府公信力的责权框架,这方面的事情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政府公信力大概需要受到“紧急抢救”级别的保护,它理应获得各级和各地官员们的“高度重视”。“平安哈尔滨”事件背后的那些深层原因是全国性的,如果现在不着手改善,它们还将造成一个又一个轰动的公共舆论风波,那将是地方治理的损失,也将侵蚀全国治理的效果。
关键是要真正清除官僚主义,真正弘扬实事求是的作风,这是比解决“高级黑”技术层面问题更重要的改进方向。当然,提高各地政府和官方机构的舆论应对能力也不应光说不做,一个地方政府吃一堑,全国各地的政府都应跟着长一智。 (摘自2015年1月5日《环球时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