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为何对“打扫卫生”情有独钟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数名学生对学校长期以来执行的卫生制度表达了不满:“我们学费交了15800元,可没想到来这天天扫地,1000多亩地都要学生扫,早上6点半就开始,每天花将近两小时打扫卫生。我们是来学习不是来扫地的,我们对此强烈表示不满。”按照规定,大一学生必须每天早晨、下午打扫校园,大二及以上年级学生被要求每天打扫宿舍和教学楼。学校回应称,学校要求学生劳动,是培养其实干精神。
要求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有利于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实干精神。不过,一定要掌握好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不能过度,更不能因此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让学生自主打扫宿舍,合情合理;但还非要学生天天都打扫校园和教学楼,就有点勉为其难了。每天将近两个小时的打扫卫生时间,无疑也偏长。学生最基本的任务是学习,而将保洁工作交给专业的公司和人员去做,也是提高效率、保证效果的通用做法,无须也不该将其强加给学生。因此,我个人认为郑州升达学院的卫生制度有点“过”了,遭学生吐槽在所难免,有进行修订和改进的必要。
学校培养学生实干精神的初衷并不算错,毕竟现在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将来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可是,我发现一种现象,不止一所高校对要求“学生打扫卫生”情有独钟,将其当作锻炼学生能力和意志的“最佳方式”,但其效果往往都不那么尽如人意。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南昌大学推出“学生自主保洁”遇冷,以至于“不少宿舍垃圾无人清扫,成堆垃圾早已溢出角落中的垃圾桶,铺满一地,恶臭扑鼻”。在微博吐槽还不过瘾的一些南昌大学学生,甚至还发起了“帮昌大校长上头条”的话题,一度成为网络舆论热点。
原本为了“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卫生制度,不仅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倒带来了新的问题,让学校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值得反思。其一,培养学生实干精神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得通过打扫卫生来“劳其心志、苦其筋骨”。这其实暴露了部分教育者观念落后、眼界不开阔的问题。同时,动不动就拿出打扫卫生这种最原始也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教育方法,也有搞形式主义甚至“懒政惰政”之嫌。实际上,学校努力为学生联系和提供形式多样的校外锻炼实习机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其二,教育者要调整心态、摆正位置,不要时时处处以管理者自居,而是要把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服务者。在教育活动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脑袋一拍、措施出台,并且还动不动就强制执行;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实际需要。文/乔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