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生在敦煌一圆“文化传承梦”

16.08.2018  20:13

  新华社兰州8月15日电 (记者 张文静)八月旅游旺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迎来大批游客。造访者中,有15名香港大学生格外幸运。他们不仅可游遍莫高窟,还能变换身份,亲身体验洞窟讲解、壁画临摹和防沙治沙等多个工作岗位。

  7月12日,来自香港6所高校的15名大学生在敦煌研究院开始为期6周的密集培训和文化岗位体验,以更好地感受、探索和传承敦煌文化。这项名为“敦煌青年实习”计划的活动由香港民政事务局资助、敦煌研究院支持、青年广场执行。

  敦煌研究院接待部讲解员边磊介绍,经过密集培训后,15名香港大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体验相应的文化岗位。

  对香港公开大学语言研究与翻译专业大一学生李惠引来说,敦煌是一位熟悉的“老朋友”。去年,她专程来到敦煌参观旅游。讲解员对莫高窟的精彩解说令她深深爱上了这个文化宝库,并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志愿者,向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解这个“墙上的博物馆”。

  仅隔一年,李惠引的梦想就实现了。她成功申请了“敦煌青年实习”项目,得以再次造访敦煌。

  “很多外国人来这里旅游,我能发挥语言所长,为他们提供外语讲解,告诉他们莫高窟里讲不完的故事。”李惠引说。

  几天前,她正式上岗工作。从一知半解到逐步掌握洞窟情况,李惠引为自己成为莫高窟和游客间的“桥梁”而感到自豪。

  “刚开始讲解时很紧张,但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便驾轻就熟了。”完成讲解后,李惠引感觉好像完成了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的讲解可令更多人了解甚至爱上敦煌文化,那一切都值了”。

  在同行的香港大学生眼中,刘子桢是“敦煌达人”。这位香港公开大学创意写作及电影艺术专业的大四学生已是“三访敦煌”。

  初中时,刘子桢从作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第一次读到敦煌,那一刻就迷恋上了距离自己很遥远的文化圣地。

  18岁,她独自背起行囊,带着一颗敬畏的心,从香港来到敦煌。“庄严”是莫高窟给她的第一印象。更让她吃惊的是,“原来莫高窟不是在地下的洞窟啊”。

  回到香港,她没有停止对敦煌文化的系统学习,先是报名参加了香港一所机构的敦煌学课程,又因喜欢壁画,报名参加了绘画兴趣班。

  20岁,刘子桢又来到敦煌,期待读懂壁画故事,与莫高窟有更亲密的接触。今年,她在敦煌研究院专业老师协助下,拿起画笔,在宣纸上临摹飞天,体验壁画临摹的工作。

  “以前学水墨画,以黑白色彩为主,而壁画临摹需要上色,我不懂调色和分析色彩,所以对我来说并不容易。”第一次用矿石颜料上色,刘子桢既紧张又兴奋,“矿石颜料很珍贵,上色讲究技巧,不能太重,要有通透感觉”。临摹时,她专心致志,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花了一周时间,刘子桢完成了一幅自己较为满意的飞天作品。接下来,她还想体验讲解员岗位。“等回到香港,以后希望找机会拍摄纪录片,传扬敦煌文化。

  和李惠引、刘子桢一样,还有10多名香港大学生正在体验壁画修复、防沙治沙等工作岗位。大家都表示,此次敦煌文化体验之旅将成为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边磊表示,希望香港大学生在亲身体验敦煌历史、艺术和文化后,未来用各自方式一同参与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守护。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