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理发店23年价格未高于5元 顾客排到店外
朱洪生在店里给一位老年顾客剪头发。本报记者 姚雪青摄
在镇江丹阳白云街社区中草巷,有家“大方”理发店,门面虽然并不起眼,但人气一直很高,店主朱洪生一天工作12小时,前来理发的顾客常常排到店外,仍耐心等待。顾客们说,除了老板手艺好,这里理发的价格也公道,23年来4次涨价,也未高于5元。
“在这剪了20多年头发,从来没有失望过”
下午1时许,是“大方”理发店一天中最为繁忙的时刻之一。店主朱洪生正在给一位老太太剪头发,脚边的地上不断添加着层层叠叠的碎发。
这是一间装修简单、大约30平方米的店面,摆放有两个剪发座椅。只要天气好,从早上7点开门,到晚上7点下班,店门口的五六张凳子上总是坐满了等候的顾客。
围上围布、推剪梳理、掸净头发……朱洪生手上的动作十分利落,普通的剪发大约3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毕。“不错,很清爽。”81岁的李秀英离开座椅又仔细看了看镜子里的发型,“我已经在这店里剪了20多年头发,从来没有失望过。”
1992年开业以来,理发店收费一直本着“薄利多销”的宗旨,刚开始是8毛钱,后来是1元、2元,现在是5元钱。据了解,附近开的理发店,价格多在15元以上,有的要收50元左右。朱洪生的理发店,能否维持成本呢?
“店面是自己的房子,面积有限也没有雇人,人工成本也不高。价格定得较低,人气旺也是一样的,何况来剪头发的都是老邻居、老顾客,自己少歇点、多辛苦点,生活过得去就行。”朱洪生介绍,自家店中还由儿子经营拍照业务,一些顾客也会帮衬拍照生意。
曾有邻居给他算了一笔账:门面地段好,如果出租出去,一年少说也有四五万元的房租收入,相当于要剪1万次头发,何必要这么费事呢?朱洪生却有自己的坚持:“如果我不干了,这些老顾客怎么办呢?他们信任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朱师傅做生意,服务之心大过利欲之求”
在记者停留的将近两小时内,陆续来了10余位顾客,朱洪生忙得一刻不停,仍然笑盈盈地招呼着大家。“我们都是20多年的老‘粉丝’了,5元这么便宜相当于不收钱了。”“朱师傅人厚道,我年纪大,有时忘了带钱包,他也不计较。”“小朱是个实心人,有次我脚扭到了走不了路,他还上门来给我剪头发”……看到有记者来采访,顾客们争相发表看法,似乎每个人都在这里有着记忆深刻的故事。
朱洪生95岁的老母亲也在店里一起住,看到儿子忙不过来,也会帮他打打下手,给顾客洗头、拆卷发棒、扫地等。“舍不得她劳累,只希望她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锻炼一下筋骨,也和客人们聊聊天,对身体有好处。”朱洪生说,父母从小教育他做人要实在,做生意该多少是多少,不能老想着涨价,朱洪生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我们社区老年人很多,他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勤俭节约和精打细算的,给他们剪头发其实利润不高。朱师傅做生意,不仅仅是出于金钱上的衡量,他的服务之心大过利欲之求,用厚道、敬业和坚守,让人感到春天一般的温暖。”白云街社区主任朱军说。
走心的服务最“值钱”(记者手记)
“做人要实实在在、做生意要本本分分。”这是朱洪生一直奉行的信念。朱师傅坦言,自己店面小、装修简单,与装修华丽、发型师众多的美发店无法相比,“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此定价无非是想给顾客带来更多实惠。
为了将这“一分货”物超所值,朱洪生并不轻松。一方面,前来光顾的老年顾客较多,他贴心地为他们准备座椅、有空就陪他们聊天,怕他们等得着急,努力将头发剪得又好又快;另一方面,为了照顾年轻顾客的需求,他时刻不忘努力学习,但凡看到好看的新式发型,都仔细研究,遇到电视上讲解美发知识更是竖着耳朵听,力求在专业上不能落后。
这样的“走心”服务得到了丰硕的回报——生意红火,顾客络绎不绝,甚至想着法子替他省钱、劝他涨价。朱师傅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这钱我赚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