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上海干部缺责任担当 让“圆滑官”难混日子
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专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
中国兰州网3月6日消息 不进则退,上海处在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
全力冲刺,向着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进取有为。
图片说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
“上海正处在改革深化、动力重构的关键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紧迫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上不断进取;重要的是,在保障改善民生、为人民谋福祉上持续有为。”
经济进入新常态,上海如何适应并引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上海如何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如何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干部队伍?
围绕这些热点话题,韩正娓娓道来:找准上海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在服从、服务大局中谋划上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思考谋划上海各方面工作,要始终贯彻一条工作主线和总要求,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要求,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韩正说。
全面深改:集中精力突破关键环节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3月1日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正式实施。在国内率先试点的上海自贸区,迎来“2.0”时代,范围由东海之滨延伸到浦江之畔。
韩正说,“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平均使力,要明确重点、聚焦重点,集中精力突破关键环节。”今年上海改革的重点,就是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总要求,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改革,带动全市面上的改革推进和瓶颈难点的突破。
当好排头兵,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引领,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重点,坚持制度创新,做到可复制、可推广,先行先试,攻坚突破。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韩正说,要抓好自贸试验区扩区之后的先行先试;把自贸试验区扩区和自贸试验区部分开放措施辐射到浦东新区这两篇文章,放在一个平台上研究把握;不失时机地在全市辐射推广不涉及法律授权的自贸试验区经验。
哪些领域改革的呼声最高、敏感性最大、与群众利益最息息相关,往往就会成为国家明确上海试点、并且下一步要在全国推广的改革任务,例如司法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韩正说,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司法更好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上海同样也是全国两个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韩正指出,上海力求更好地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着眼于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体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还有一些重点改革属于上海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如国资国企改革等。韩正要求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要抓住国资流动平台实质性运营,推动市场竞争类国有企业向公众公司转变,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监管方式,理清国资委、国资运营平台公司、企业集团的职责分工和边界。
任务明确之后,关键在于落实。
韩正强调,上海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重大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披坚执锐、攻坚克难,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创新,使制度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动力重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全面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今年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淡化了GDP指标。韩正说:“上海不是不讲GDP,而是不唯GDP。创新驱动发展也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我们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惠民、绿色、有国际竞争力的GDP。”
当好先行者,上海必须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率先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
宏图在前,如何绘就?
今年,上海市委确定的“一号调研课题”就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羊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上海市委即召开科创中心动员会,聚焦重大问题、推进专题研究、拿出重要举措。
韩正强调,上海要聚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主战场,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突出难题,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更多依靠产业化的创新,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上海更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上海已经清醒地看到,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不是靠管出来的,不是靠政府的计划排出来的,不是靠财政资金扶持出来的。韩正说,今年上半年上海要在体制机制、人才、重大领域等方面突破瓶颈、形成方案。善用全球创新资源,营造海纳百川的环境,特别是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涌,打造经济动力澎湃的新一代发动机!
夯实基础: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在人重心在社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机制,核心是人,重心必须落到基层社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而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市安全的工作越来越重,街镇、居村承担更多具体繁重的任务。但是街镇体制机制多年来未变,机构设置也没有变,人财物等资源捉襟见肘,以致于一些具体性、经常性的事和该解决的问题都无力完成。
针对这种现象,上海市委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为去年的“一号课题”,并在去年年底根据调研成果,出台了相关的“1+6”文件。韩正说:“总的思路,就是服务群众、城市管理的工作重心要进一步下移,要强基层、强街镇、强居村。”
根据改革方案,上海一举取消了街道延续30多年来的招商引资职能,各区不得再考核街道经济发展指标,而代之以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公共服务、动员社会参与、维护社区平安等基层服务职能。
与之相应,上海把前两年市、区县行政部门精简、编制减少下来的力量都往一线充实,真正把管理资源、执法资源沉下去。韩正指出,街镇是城市日常性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单元,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极为重要,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到管理与服务上来,加强做好服务基层群众、强化城市管理的工作。
而以居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基层队伍,也不再是被忽视的角落。通过专门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制度,多途径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等方式,上海正在为基层工作的同志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使基层服务和管理工作成为受人尊重、能吸引人和留住人的职业。“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重中之重是抓班长工程。”韩正说。
从管理向治理转变,上海还将进一步科学设置网格和厘清网格职能,做实街镇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完善网格化运行机制,加大治理顽症专项整治力度。同时,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注重加强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的有机联系,健全党在基层的组织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各方面。
作风建设:以为官避事为耻,以负责敢当为荣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
日前举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这是上海主动规范,先行先试,从严治党又出硬招实招。
“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关键是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到位,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韩正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紧抓领导干部这个核心,刷新吏治,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的各项要求部署。直面问题不掩饰,韩正直言: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一岗双责”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导的力度还不够,是当前一大问题。“从严管党治党的根本是刷新吏治,核心是从严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一把手’”。韩正告诫,抓管党治党、抓作风建设、抓反腐倡廉,更加认真从严,强化监督问责。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彻底、打折扣的现象,“既要查处本人,也要追究领导责任”。
“上海各级党政干部要切实增强忧党意识和从严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韩正强调,八项规定是铁律,有违必究;党的纪律是底线,有违必处;各项制度是保障,有禁必止;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有腐必惩。对各级干部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干部队伍。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上海肩负着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任,自身发展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这对上海的干部队伍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当下,人们更加关注上海的干部队伍建设。
上海的领导干部缺什么?“责任担当!”韩正一针见血地指出。 改革创新每深入一步,就会碰到深层次矛盾,遇到瓶颈障碍,就会触及既有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如何才能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关键是要敢字当头,有敢碰硬、敢负责、敢担当的精神。
上海正在营造“以为官避事为耻,以负责敢当为荣”的清正政风,从制度建设上着力,改变干部管理中考核和任用相脱节的现象,让“圆滑官”难混日子,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得到重用。尤其把领导干部在重大关头、重要时刻、重大事件中的表现作为重点考核。
“形势越严峻、改革越深化,越需要振奋精神,越需要加强党的意识、责任担当意识、进取有为意识、艰苦奋斗意识。”韩正说,上海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越是艰难越向前,进取有为。